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而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来看看一位80后传承者的创新设计。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我现在所有的变化,其实都基于8000年来它工艺的一些积淀,骨子里面还是脱离不开这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的,只是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 2024-07-04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寻访中国与海洋的交集
- 2024-07-04【文化中国行】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后,中国旅游“China Travel”成海外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 2024-07-01屋檐上的文脉 | 一组动图 感受山西古塔“动态美”
- 2024-07-01屋檐上的文脉 | 了不起的山西古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