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夏至,从中国智慧感受中国式浪漫
6月21日
夏至
如约而至
标志着盛夏正式开始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
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至者,极也
夏至这一天
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
北半球的白昼最长
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夏至之“至”
是昼长之极,亦是日影之短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写到
“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意思是说夏至这一天
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
而夜晚的时间从此开始变长
日晷和宵漏分别是古人
白天和夜间的计时工具
时间在岁月中流转
四季在光影中游弋
浪漫又颇具仪式感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8/099/00301809982_569f358c.jpg)
日晷又称“日规”“太阳钟”
是我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影
指示时间的一种工具
这具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托克托
现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汉代时期日晷
外形为方形
用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
别看它其貌不扬
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
为研究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8/099/00301809983_4a7a3670.jpg)
赤道式日晷也是日晷中较常见的一种
其晷盘面平行于赤道平面
晷盘上刻度等分
晷针与晷盘面垂直
现代钟表的时针相当于日晷中晷针的影子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8/099/00301809984_e2185281.jpg)
清华大学校园内镌刻有“行胜于言”的日晷就是一具赤道式日晷。(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日晷不仅可以授时
还可以指示节气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
古老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
“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
夏至日晷尺六寸
冬至日晷长
夏至日晷短”
意为冬至日太阳的影子长
夏至日太阳的影子短
古人的计时方式充满智慧与浪漫
晷针随光阴流转
每一道投射都是时间无声的脚步
夏至已至
万物向阳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节
愿你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不负流年
不负芳华
不负此生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8/099/00301809985_27310206.jpg)
监制:胡国香
记者:周润健
设计:王宇轩
编辑:王晶晶 聂毅
学术支持: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来华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出品
- 2024-06-21【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市井烟火、风物可亲、文脉流长……运河之上步履不停
- 2024-06-21今日夏至
- 2024-06-21亿缕阳光|千年运河流新韵
- 2024-06-21【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这里是扬州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