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以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了自然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共生性,延续了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以创新性国际视野进一步拓展了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生命共同体理念以时代所需为现实依据不断丰富其内涵和核心要义,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倡导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共生关系,以及全球协作共建生态文明的观念。该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继承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文明丰富生态文化,赋予时代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要求进行的系统的理论创新,是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全人类生存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回答,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也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
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应对生态危机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近50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传染病扩散、荒漠化加剧、水资源受到污染……当今人类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2021年2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布名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报告显示,当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三大危机,这将给全球带来不可逆的、灾难性的安全风险,对人类作为物种存续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2020年9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评估显示,尽管部分物种得到了保护与恢复,但总体情况令人忧思,全球生物多样性一直处于衰退趋势,针对2010年设定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报告强调,全球仅“部分实现”了20个目标中的6个。
面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不用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窗口期非常有限,如何应对生态危机的现实挑战,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时代议题。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对全球生态危机挑战的主动回应。地球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生存之本,而生命共同体理念则强调了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实际处境,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单边主义的行径都是在损害人类作为地球生命一员的整体利益。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挑战面前,倡导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成为不二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生命共同体理念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环境工作,围绕环境治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从影响群众生活最明显的事情做起,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改革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获得感持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由此可见,生态共同体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治理之道。
引领全球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已经对整个地球产生了深刻甚至难以逆转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乃至伤害终究会反噬人类自身。生命共同体理念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重大关切,旨在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从内容上看,建设生命共同体需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道路和目标。
从实践上看,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个维度开始阶段相对简单。国际社会对此早有认识,具备一定程度共识,且已开始设想和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果。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思想的科学继承和重要发展。自然界的问题再多,也没有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复杂,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兼具了前述的所有复杂因素。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导引性理念,必将“倒逼”国际社会在共同构建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加大努力。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生态文明治理的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纳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格局。
二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战略规划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规划:第一,生态文明战略目标规划;第二,生态文明空间布局规划;第三,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
三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重大工程的领导。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坚持党对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导。没有党的坚强领导,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五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领导。我国首创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极富中国特色的制度,并且已经有效发挥作用。
六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力度最大、制度体系最完整、制度绩效最显著的10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生态文明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强化生态文明治理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生态环境治理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力实施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一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这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举措,有力推动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生态文明治理精准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治理的基础,只有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公开环境状况和治理进展情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治理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以重化工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三是强化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生态治理,才能够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领悟和把握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义不容辞。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为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挑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指导落实到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探索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执笔人:王博、周艳、张尧、陈慧昇;总课题负责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彭国华;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2VRC021)之子课题“生命共同体与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2024-04-09【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 2024-04-09海外网评:日本入伙“奥库斯”?只会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 2024-04-09【地评线】东湖评论:感动中国,凝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 2024-04-09【地评线】荔枝网评:把党纪刻印于心见之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