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悟方法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原标题:【践悟方法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学习金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实践分享】
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为统筹城市生态保护与发展,2019年1月,福建省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编制,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2023年,福建进一步上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平台。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环评机构都可以一键登录,查看全省各地的生态环境分区与管控要求。
良好生态拓展经济发展新路径
浙江安吉成立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鼓励各村将村集体及村民林地使用权交由平台集中经营,并按照相关政策开展碳汇交易,平台运行以来已收储84万亩林地,完成22笔交易,交易金额173万元,形成了生态与收益的良性互动。
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生态保护的行列
在吉林省梨树县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坚持“泡”在玉米田里,试验和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引江济淮沿线湖泊,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的师生监测水环境、参与水生态修复工作;在沿黄城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志愿者们利用假期科普环保理念,守护“生态黄河”……以自然万物为课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投身实践一线,用知识和热情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专家解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庄贵阳
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重大转变”和“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在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及高水平安全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重要关口,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高水平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在高水平安全之下,以高水平保护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系统谋划、全局协同。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把非经济因素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把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充分考量碳减排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碳中和国内政策的国际协同,既加强制度的刚性约束,也注重激发行动的内生动力。
以减排与发展之间本质关系认识为科学指导,在稳经济目标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单纯的新能源利用和技术创新问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公众的积极配合,是推进“双碳”行动行稳致远的重要条件。积极探索“双碳”与增长平衡协调的绿色包容性增长机制,出台稳经济政策措施,将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作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把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与绿色转型有机协同作为保障民生的有效路径,在稳经济目标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工作重点,不断培育和强化零碳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我国要保持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零碳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把绿色低碳发展学习能力转变为“双碳”前沿科技原创能力,不断培育和强化更多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零碳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固链强链构建新引擎,延链补链开辟新赛道,推动产业结构由相对高碳向相对低碳、相对落后向相对先进,由刚性成本约束到多重收益和红利创造的优化升级。
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根本方法,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在已有的顶层设计下,既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强化外部约束;也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修复路径;更要加强科技支撑,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此外,还要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以完善减污降碳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机制为关键路径,促进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碳排放“双控”能够有效避免能源总量控制的局限性,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绿色发展空间。随着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以及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绿证和CCER等减污降碳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是未来“双碳”工作的重点。
以实现绿色共富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终目标,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绿色共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强化政策引领,把实现乡村生态优势作为经济分配要素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足。为了让绿色共富的集体公共性目标优先于资本个体理性的逐利目标,需要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激发乡村村社组织的主体性,主导生态产品扩大再生产,让外来资本基于乡村集体发展的公共性目标寻求多元主体共生发展路径,减少政府投入的压力以及外来资本可能对乡村带来的负外部性,从而实现绿色共富的目的。
- 2024-03-20【理响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中央企业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
- 2024-03-20【理响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03-20【理响中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 2024-03-20【理论圆桌会】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