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的城市,更“新”的生活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发力点在哪里,今年又有哪些具体措施?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介绍,“今年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提升城市排涝的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易涝点的整治”。也就是说,围绕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安全工程这三大工程来开展更新工作。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无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还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城市安全的保障能力,都是把城市的需求账单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说到底,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要看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生病和衰老,以至落后于时代需要,满足不了群众更注重品质的“刚需”。
为此,就需要不断更新。比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再比如,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分别对应人民群众的三大直接需求,也正是城市更新的三个层面。
当前,很多城市按下快捷键,迈入更新快车道。有的扩容“绿肺”活量,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有的推动城中村脱胎换骨、蝶变重生,有的是实施“变形记”,老旧小区破“旧”立“新”,老城展新颜,有的以“智”提“质”,发展智慧网络……
向新而行,焕然一新,不只是带来城市颜值的变化,还有城市内涵的丰富。这种变化,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更新,不能为新而新。正如住建部发文指出,城市更新要防止大拆大建。比如,不能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变相抬高房价,增加生活成本。诚然,善于“留白”,才能留得住乡愁,才有事半功倍之效。关键是守住更新本义,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这是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今年全国两会,很多代表委员都谈到了城市更新,建议“要融合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要从“小切口”注入新活力;以及做好顶层设计,厘清各方责任、权利与义务。这些真知灼见,对做好城市更新工作富有积极意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有全国人大代表说,“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人情味、市井百态、经济消费,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个性、气质和居民生活品质、幸福程度。”
着眼于城市提质增效,立足于群众“急难愁盼”,把城市更新“更”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样的更新,让城市有面子有里子,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一言以蔽之,城市更新,人人舒心。
- 2024-03-10豪情满怀向春天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科创动力
- 2024-03-10央广财评·两会手记|勇挑“千斤担” 敢啃“硬骨头” 寻求“新”的突破和“质”的攀升
- 2024-03-10通道上的中国故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破浪前行
- 2024-03-10“我爷我奶在老年大学还好吗?”| 相对论·两会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