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向海泉州|让世界看到泉州 让泉州走向世界
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指导,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局、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委网信委、人民网主办,泉州市委网信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泉州市文物局、人民视频、泉州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主题宣传活动将在泉州举办。此次主题宣传,通过全方位展示海丝泉州的辉煌灿烂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千年古城,文脉悠长。泉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800多年前,一代大儒朱熹为泉州写下“此地古称佛国 满街都是圣人”;中世纪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也为之疯狂“打call”,称其为“东方第一大港”;同时期的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与泉州结下不解之缘,将其形容为“光明之城”……如今,聚焦千年之后的海丝名城,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随处可见,传统生活方式仍在南音、木偶戏和闽南语里绵延流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共融的局面至今有迹可循。追溯泉州的历史进程,体现了拼搏进取、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
文脉赓续,生生不息。泉州历来重视保护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出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泉州实施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一体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共管、社会参与”保护传承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进一步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从法律层面构建完整的保护体系,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发布,将为泉州世界遗产保护提供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保驾护航。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以“向海泉州”作答“何以中国”,既可坚定文化自信,还可弘扬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邑人谢履的诗句,道出了泉州向海而兴的壮阔篇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提供了一个文化包容、经济繁荣、自由开放的城市范式,绘就了古刺桐城“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文明盛景。此次主题宣传活动将深度展示泉州的辉煌历史与文化遗产,并在讲好泉州故事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可进一步强化这样的理念: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并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将其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感召泉州人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热爱、保护、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此次主题宣传活动,还将启示人们在新征程继续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历史上,海丝泉州填补了10世纪到14世纪中国海洋文明的空白,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融互鉴的杰出代表。在现实中,这种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发展模式,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历史证明。宋元泉州“多元整合、共同繁荣、共享发展”的理念,对当代与未来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将激励泉州人以“敢为天下先,融入全球化”的昂扬姿态,开创新时代的海洋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何以中国·向海泉州”主题宣传活动启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中,理应拿出更足的自信、更大的气魄来,既怀着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让世界看到泉州,让泉州走向世界。
- 2024-01-28千年的港,千年的城,千年的泉州
- 2024-01-28多领域亮点纷呈助力经济“蒸蒸日上” 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 2024-01-28地方两会观察|推动融合创新 为“诗与远方”添彩——从地方两会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1-28如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政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