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花果山”上“酿出”甜蜜新生活

23-08-25 15:09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慧雅

  8月的湘西,山林苍翠,草木葳蕤。来到群山环抱的湖南湘西凤凰县菖蒲塘村,只见成片的蜜柚、猕猴桃果树顺着山势铺展,硕果压枝,生机盎然。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调研,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并叮嘱乡亲们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十年,山乡巨变。当地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注重科技创新,坚持市场导向,以水果种植业为依托,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村果林面积从2013年的1750亩扩大到8000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增加至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从2013年的3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209万元,翻了近70倍。昔日的贫穷山寨已蝶变为“花果山”。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了解扶贫开发和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了解扶贫开发和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技支撑产业旺

  菖蒲塘村地处武陵山脉深处,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群山环抱的菖蒲塘村。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群山环抱的菖蒲塘村。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这些年,水果种植业发展成为村里的富民产业。现在,石头缝里都种上了果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菖蒲塘村党支部原书记王安全今年72岁,依然精神矍铄。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调研时,他作为村干部全程陪同。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他走进果园,帮我们摘柚子,品尝我们的猕猴桃,还问了我们水果的品种、土壤的性质,产量怎么样,对果树种植也十分专业。”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安全至今还记忆犹新。

  “村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搞水果种植,但规模一直不大,缺乏科学规划和发展信心。”王安全说,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之后,更加坚定了当地靠科技和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决心。

  十年来,菖蒲塘村紧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方面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修建机耕道,改善水利条件,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党员、村干部向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以及外省的果树研究所学习栽培技术,引进、培育新品种。

  “好品质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王安全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的水果产业历经了多次品种迭代与种植结构调整,一再提质升级,仅猕猴桃就有绿心、黄心和红心三种,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如今,学知识、长技能成为菖蒲塘村干部群众的共识,一群“农民专家”和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

  70岁的丁清清是村里两户省级科技示范户之一。一提到水果种植,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水果是快消品,既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得紧跟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细菌性溃疡病被称为猕猴桃的“癌症”。丁清清经过多年在试验田里反复试种、钻研,用砧木嫁接的方式,显著降低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促进了当地猕猴桃种植规模的扩大。他参与培育的“翡翠香果无籽猕猴桃”,口感更好,市场价比普通绿心猕猴桃高七八倍,2022年获得由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已在全州推广种植。

“农民专家”丁清清在果园里采摘。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农民专家”丁清清在果园里采摘。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2018年,湖南省农科院把菖蒲塘村列为院县共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并于2020年在村里建立专家工作站。2021年,湖南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在菖蒲塘村揭牌,这是湖南省首批“科技小院”建设项目,也是湘西州首家国家级“科技小院”。

  “我暑假期间正在做的一项课题是红心猕猴桃设施栽培,通过研究最佳采收期以及如何减少病菌传播等内容,帮助果农增收。”25岁的吴健笔是猕猴桃科技小院的一名常驻研究生,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除了专家教授以外,这家科技小院现有6名常驻研究生,研究方向涵盖猕猴桃种植、产品加工、品牌推广全产业链。

  据介绍,当地下一步将把猕猴桃科技小院打造成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吴健笔在猕猴桃科技小院实验室测量水果糖分。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吴健笔在猕猴桃科技小院实验室测量水果糖分。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延伸壮大产业链 线下线上销路广

  2019年,返乡创业青年周祖辉当选为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以前在外地摆过地摊,做过擂茶。当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调研时的讲话,深受鼓舞,找到了发展方向,第二年便从外地回到家乡,筹措资金成立了周生堂公司,专门做柚子和猕猴桃等水果深加工。”周祖辉说,通过深加工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解决鲜果售卖周期短的问题,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2020年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周祖辉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还提了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等几点建议。”周祖辉说,总书记让他代为转达对乡亲们的问候,同时对基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都给予了点评和回应。“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产业旺则乡村兴。

  近年来,菖蒲塘村大力推动水果种植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眼下正值菖蒲塘村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带旺了当地蜂蜜柚子膏、猕猴桃果脯等各类农特产品销售。

  周祖辉创立的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有4个种植基地,2个加工厂,最近的加工厂距离菖蒲塘村仅约1.5公里,每年收购鲜果1700万斤,惠及周边12个乡镇数千名果农。去年销售额达8500万元,其中电商渠道销售额1850万元。企业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3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生产高峰时吸纳1000多人务工。

以柚子为原料做的蜂蜜柚子膏。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以柚子为原料做的蜂蜜柚子膏。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从以前的销售靠“走”到现在加工厂建在“家门口”,统一收购与网络销售相结合,菖蒲塘村的水果销路越来越广。

  “果子熟了吗?”进入8月,向黎黎的微信每天都会接到许多老顾客发来的“催单”信息。

  35岁的向黎黎大学读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她通过搭建网站以及利用惠农网、苗木通等平台,把水果、果苗从“云端”销往全国各地。现在菖蒲塘村像她这样做电商的年轻人有七八十个,大家亲切地称之为“电商青年军”。

  “今年红心猕猴桃价格每斤12元至22元不等,市场行情不错。”向黎黎一边忙着回复顾客信息,一边感叹道,如今山里与山外的距离越来越近,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现在的菖蒲塘村如同展开的一幅锦绣山水画:产业路四通八达。路两旁,一栋栋楼房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果园连成一片。柚子园里,绿油油的柚子缀满枝头,将枝干压弯了腰。猕猴桃种植基地,葱郁的藤蔓下,一个个圆润的猕猴桃簇拥在一起,密密匝匝,煞是喜人。

  文旅融合添动能 乡村振兴谱新篇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纽带,近年来,菖蒲塘村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没想到,我们嫁接队的故事有一天还会被搬上文艺舞台。”说话的是田香群,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队长。每年嫁接果苗的农忙时节,这支由247名妇女组成的队伍便活跃起来。除了为当地村民提供苗木嫁接技术指导,她们还把嫁接技术“输出”到四川、云南等十多个省份,成为菖蒲塘村一张响亮的“品牌名片”。

  原创地方小阳戏《菖蒲塘的春天》以她们的事迹为原型,由湘西阳戏传习所组织30多人的主创团队创作而成,去年在当地演出后,深受群众好评。

  “女子嫁接队同时还是村里的‘金剪刀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她们走南闯北,只为授人以渔,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种精神尤为可贵。”该传习所所长田本红说,希望通过讲好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来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丰富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金喇叭志愿服务队、猕猴桃志愿服务队、蜜柚志愿服务队……菖蒲塘村组建了9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已先后开展党的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80场次。村里还建起了村史馆、农家书屋、乡村影院等“文化阵地”,篮球赛、广场舞、乡村春晚、送戏下乡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轮番举办。

村民李霞返乡从事餐饮业。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村民李霞返乡从事餐饮业。 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文化“活”,旅游“火”。菖蒲塘村这些年还大力发展“红色游”“研学游”“观光游”,深入推进文旅融合。

  临近正午,“红色农家院”升起袅袅炊烟。一早就接到团体餐订单,李霞和当厨师的丈夫正忙着配菜、炒菜、煮饭。她笑着说,以前在外务工背井离乡,无法照顾孩子。如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得还不少,日子奔头十足!

  石头垒砌的“红色农家院”古朴大气,是村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利用闲置房改造而成。院里的三个厅分别取名“思源厅”“振兴厅”“红色厅”。“这表达了我们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菖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唐金生说。

  “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菖蒲塘村已初步形成了集‘农、旅、研、学’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唐金生介绍道,目前村里年游客接待量42万人次以上,文旅产业年总收入达1亿元。下一步,将聚焦红色文化、绿色景观、多彩农旅三个方向,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把菖蒲塘村打造成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新时代红色地标。

  产业为基,文化铸魂,乡村振兴谱新篇。菖蒲塘村干部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花果山”上,“酿出”甜蜜新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