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约大牌 | 这项赛事,将是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又一跳板——专访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记者姬烨、吴梦、李春宇)说起世界运动会,恐怕并没有太多人知晓。但查阅其中的比赛项目:霹雳舞、飞盘、攀岩、滑水、定向越野、腰旗橄榄球……无不是当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体育项目。这个以非奥项目为主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将于2025年在成都举办,将成为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之后,成都举办的又一国际大赛。
作为奥运会的有益补充,世界运动会有何特色?对于志在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成都,这项赛事意味着什么?在奥运会“面向年轻人”设项的背景下,世界运动会是否担心自己的项目被“抢走”?
此间,前来观摩成都大运会的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和首席执行官约阿希姆·高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
何塞·佩鲁雷纳(右三)、约阿希姆·高索(左四)与新华社记者合影
小众新兴项目的大舞台
世界运动会是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会,于1981年首次举办。2019年5月,成都获得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权。本届赛事既有射箭、皮划艇、体操、霹雳舞、攀岩等已经入奥且大家相对熟悉的项目,也不乏浮士德球、柔术、踢击等相对陌生、小众的项目,还有首次加入的摩托艇、啦啦操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内火起来的飞盘、尾波滑水、腰旗橄榄球等也将在本届赛事中亮相。
高索介绍说,为期11天的成都世界运动会包括35个大项、58个分项,预计将有来自100至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运动员参赛。世界运动会相当于35个运动项目的世锦赛或世界杯同时举行,这一点与奥运会相似。
虽然一些项目在国内已经开始流行,但大部分项目在国内开展并不普遍。对此,高索说,他们将联合赛事组委会提前进行介绍,“特别是那些在中国不是那么流行,但我们认为对中国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的运动。世界运动会代表了世界的运动趋势,这是一个推广它们的机会”。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官网显示的2025年世界运动会宣传片图标
佩鲁雷纳把世界运动会形象地比喻为“商店的橱窗”,“世界运动会和奥运会很相似,所有运动员都必须取得相应资格才能参赛。那时成都就像商店的橱窗,35个体育项目将在这里展示最好的一面,以便让国际奥委会决定未来哪个项目可以入选奥运会”。
不担心被奥运会“抢项目”
世界运动会的初衷是为非奥运动项目搭建展示、普及平台,正因如此,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将其称为“二级奥运会”。近年来,为了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奥委会也倡导面向年轻人,奥运会的设项加入了年轻人喜爱的滑板、冲浪、霹雳舞等。
以霹雳舞为例,这项运动原本是世界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但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也将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被奥运会“抢项目”时,佩鲁雷纳笑着说,并不担心。他举例子说:“父子一起工作,儿子被一家大公司看中挖走,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令人满意的结果。在世界运动会常发生这种情况,每次国际奥委会将我们的项目纳入奥运会,我们都非常高兴。”
不过,高索坦言,一些项目加入奥运会,对赛事还是有影响。“比如在2016年,我们失去了(加入里约奥运会的)七人制橄榄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但展望未来,我们的项目中还有霹雳舞、攀岩、滑水,这是全世界年轻人都很感兴趣的项目。让我引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他想让奥运会更年轻,更面向年轻人,更多地为观众服务。于是奥运会从世界运动会中挑选了运动项目。所以,很明显,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赛事平台。”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官网显示的旗下比赛项目
将为成都提供一个“巨大的跳板”
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牵引,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两年后,世界运动会对于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佩鲁雷纳表示:“世界运动会将为成都提供一个巨大的跳板,(因为)世界运动会体育赛事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奥运项目可以吸引很多家庭、朋友、俱乐部成员来观赛,将带动旅游业,游客回国后会口口相传在举办国的旅行。世界运动会不仅可以带动体育活动(发展),还可以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
对于成都,佩鲁雷纳用“友好、安静、干净、绿色”来形容,“这里到处都是公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大运会期间,他和团队也一直在观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赛事组织的质量,特别是设施的质量。2025年能在这里举办我们的比赛,我很放心”。
除去比赛,高索说在世界运动会期间,他们还计划设立一个文化广场,“运动员可以和市民聚在一起,享受美食,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美好时刻,这也是我们世界运动会理念的一部分”。
- 2023-08-04海外侨胞热议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 2023-08-04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变,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过程
- 2023-08-04港澳会客厅|李慧琼:以自身经历向香港市民讲好“一国两制”故事
- 2023-08-04深港市民“串门”热 优质生活圈逐步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共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