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反抗美国霸道霸权 拉美寻求团结自主
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30日电(记者席玥)美国联邦参议员约翰·尼利·肯尼迪最近宣称,墨西哥人失去美国支持只能住帐篷、吃猫粮罐头。他还要求美国政府出动军队打击墨境内毒品贩运。这一言论立即引发拉美国家强烈不满。
这番言论让拉美国家立刻想到,美国在历史上从未停止对拉美国家的盘剥,并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贬低邻国,把自身问题嫁祸于拉美国家。当前,越来越看透美国傲慢嘴脸和霸权本质的拉美国家,正致力于摆脱美国干涉,走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视拉美为“后院”
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严厉谴责了肯尼迪的“种族主义”言论。埃布拉德说,这番言论凸显这名美国参议员的无知和渺小,他应为自己感到羞耻,美墨两国必须相互尊重。
2019年8月5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墨西哥驻埃尔帕索领事馆,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左三)在记者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肯尼迪的恶劣言论暴露出美国政客对拉美国家一贯的傲慢无礼。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学者路易斯·费尔南德斯说,这种侮辱性言辞并非个例,因为美国一向自认为比拉美国家“优越”,视拉美为其“后院”。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海梅·塔马约也表示,不止一次听到美国针对拉美国家发出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言论。
美国在毒品问题上对拉美国家居高临下的态度表现尤其明显。美国毒品管制局在未经墨西哥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派人渗透进当地贩毒集团。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谴责美方“侮辱性、傲慢的干涉行为”,表示墨政府有足够能力应对国内犯罪问题,“绝不接受任何外来干涉”。
美国还经常就非法移民问题指责拉美国家管控不力,要求允许美国介入管控。在巴拿马国际关系学者胡里奥·姚看来,拉美非法移民不断进入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而美国对支持拉美国家发展毫无兴趣,只想着从这些国家榨取财富。
随意掠夺盘剥拉美地区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主编之一马丁·阿克通说,从1898年到1994年,美国政府至少41次在拉美国家搞政权更迭,肯尼迪的言论凸显美国政客对拉美国家一向轻蔑的态度,表明美国仍在奉行“门罗主义”,把别国当做自己势力范围,可以随意盘剥。
这是2022年8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历史上,从土地掠夺、经济剥削到干涉内政,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一贯以霸权、霸道、霸凌对待拉美国家。塔马约指出,美国侵吞墨西哥领土、在中美洲建立“香蕉共和国”,用这些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来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掠夺和压迫让拉美国家发展滞后,自己则通过从这些拉美国家攫取利益发展成为世界大国。
美国在1916年到1924年间武装占领多米尼加。1915年,美国趁海地动乱之机,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该国,直到1934年才撤军。1926年8月,美国为扶植亲美政权派遣海军陆战队入侵尼加拉瓜,镇压其爱国力量。
胡里奥·姚在《如何理解美军入侵巴拿马》一文中指出,美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侵略他国,真实的目的是掌控世界市场和掠夺他国财富,从而满足美国自身政商和军事部门的利益。
拉美寻求地区团结和自主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拉美国家认清美国的霸权面目,开始寻求保持战略自主、加强地区团结。
去年8月,哥伦比亚左翼政府上台执政,与委内瑞拉重新恢复外交关系。今年1月,巴西新任总统卢拉访问阿根廷,双方表示愿共同推进有关建立南美洲共同货币的讨论,显示出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意愿。
1月23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右)和巴西总统卢拉在玫瑰宫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今年1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通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指出,拉共体成员国承诺在尊重“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加强团结,坚定推进一体化进程”,并明确表示反对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任何“单边行为”。
阿根廷学者马塞洛·罗德里格斯认为,拉共体的优势在于没有美国参与,地区国家因此能够在没有美国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共谋发展。
反观2022年在美国举办的第九届美洲峰会,美方不邀请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领导人参会,因此遭到多个美洲国家批评和抵制,导致这次会议成为美洲峰会创立以来参会领导人最少的一届,也未取得什么实质成果。这显示出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下降,与拉美国家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
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说,随着拉美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拉美一体化和联合自强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美国停止干涉拉美地区事务的声音也更加响亮,美国对拉美地区的霸凌行为越来越受到抵制。(参与记者:林朝晖、苏津、吴昊、朱雨博、徐烨、王瑛)
- 2023-05-31【国际锐评】面对IAEA安全审查,日方必须说清五个问题
- 2023-05-31外交部发言人:中国“蓝盔”成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关键力量
- 2023-05-31外媒热议神十六成功发射:中国加速推进“航天强国梦”|世界观
- 2023-05-31欧洲舆论高度关注中国特别代表斡旋俄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