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王伟光: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3-05-15 15: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陈世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对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科学阐述,形成了从科学判断、战略规划到具体部署的完整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践行、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论断、新战略、新部署,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科学把握重大战略判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环境、新变化、新条件和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经济发展必然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所必然历经而不可抗拒的客观逻辑。遵循这一规律,适时顺势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成功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任意修改规律,也不能凭空创造规律,只能正确地认识规律,科学地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按照规律办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第一,分析了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这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有利条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只要我们抓住用好“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发展新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强调了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一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实现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的必然需要。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2023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三是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我们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化解各类风险与挑战,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第三,阐述了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和“四个必须”的重要要求。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重要要求。一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四是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的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最佳结合;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提升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深刻认识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总结,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是重大理论创新。

  第一,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系列论述指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是质量,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总体是统筹,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内涵构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二,界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外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就从三个维度明确界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外延:从领域上说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从空间上看是所有区域的、全空域的高质量发展;从时间上观则是长期的、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三,提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明确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第四,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些重要论述从三个方面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然途径。

  第五,论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时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可以说,这些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和作用机制,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六,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统筹推进好这些重大举措,才能更好做到协调有序、形成合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七,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要部署。这些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重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这些重点上着力、发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王伟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