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 种好旱碱麦,把粮食安全保障好

23-05-13 20:1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 编辑:任磊

  原标题: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 种好旱碱麦,把粮食安全保障好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调研,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

1199671406.jpg?x-oss-process=style/w10

  随着总书记的脚步,走入这片绿意盎然的希望田野,旱碱麦正处于灌浆期。微风拂过,麦浪滚滚。

  旱碱麦是抗干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这里冬春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普通小麦很难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而旱碱麦却长势良好。

  “总书记站在田间小路上,面带微笑,手里拿着麦穗”,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种植户杨东进说,“总书记向我询问我家麦子的产量,成本是多少,收入是多少,问了不少细节。”

1019017848.jpg?x-oss-process=style/w10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

  而最近几十年来,历经当地农技人员反复选种与改良,旱碱麦产量逐年“步步高”。目前主要种植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小偃60和小偃155等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正常年景亩产量保持在214公斤上下。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黄骅旱碱麦的主要品种,我们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在旱碱麦生产上的支撑作用,总书记给予了肯定”,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说,“总书记不仅关心农业,而且特别了解农业。”

77242437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在杨东进家麦田的路边,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桌上摆放着用于展示的旱碱麦的植株和麦粒样本,以及由旱碱麦制成的面粉、挂面、馒头和黄骅面花等产品,总书记在这里驻足观看。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黄骅面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骅旱碱麦的品质十分独特,籽粒饱满,光泽透明,富含钙、钾、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在13%至16%(国标12.2%)。特别是小麦粉,出粉率在76%左右,湿面筋含量在35%以上(国标30%)。这样就形成了面粉和面不粘手、韧性强的优点与特性,蒸出来的馒头、面花等食品,麦香浓郁、软绵劲道、口感舒适。

  近年来,黄骅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标准化亩产约320公斤,规模化亩产约235公斤。目前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1081858902.jpg?x-oss-process=style/w10

  通过近几年产业化发展,黄骅市现在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全市已经形成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总书记亲临一线关注旱碱麦,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感到莫大的鼓舞,信心倍增!”郭凯表示,“接下来,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扎根盐碱地,在耐盐作物品种筛选和利用、盐碱地土壤培肥改良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发更多新技术,把旱碱麦产量提上去,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贡献。”

  统筹:王一彪

  审核:万秀斌、杜尚泽

  文字:史自强

  图片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