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项目加速跑 产业拼质效 民生拔节高——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千亿投资”账本

23-04-24 17:10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姗

  原标题:项目加速跑 产业拼质效 民生拔节高——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千亿投资”账本

  来源: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明浩、郭宇靖、张骁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

  天安门向东20余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众多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一座“未来之城”抢时间、拼发展,奋力向“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迈进。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北京举全市之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连续4年保持这一投资强度,并明确要做足投资“高质量”的成色。

  如此巨量的资金投入,怎么花?落在哪?谁受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揭秘“千亿投资”账本。

    俯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受访对象供图)

  精准落子,重大项目“拉框架”

  很多司机经过北京东六环路六合桥时都会好奇注目:3年多来,这里塔吊林立、工人忙碌,为何不见起高楼、架桥梁?

  原来,施工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采用了盖挖逆作工艺。“地下轨道通达四方,地上地下盘活城市空间。铁路、地铁、公交、航站楼、码头,7个北京南站大小,你能想象的出行方式这里都有。”面对记者,京投所属枢纽建管公司副总经理何刚卖起“关子”来,2025年建成后,这个“超级枢纽”能有多厉害?乘客1小时内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只用15分钟。

  通州区曾是北京远郊区,底子薄、基础弱。功能定位明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必须迅速拉开新的城市框架。“投资账本”显示,每年千亿投资固定加速投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行政办公”四大领域,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郭宇靖 摄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投资概算318亿元,国内在建最长的盾构高速路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投资126亿元,首条跨省连接京冀的轨道交通北京地铁22号线投资506亿元……“每一笔投资都是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准落子’。”通州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姚伟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体现投资实物工作量的“建安投资”,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说明这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最大。”

  基础设施为新城发展筑牢底座,也铺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快速路”。北京市很多公务员记得,正是4年前的一次“大搬家”,拉开了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序幕。

  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第一批35个市级部门、165家单位搬迁,约1.2万名公务员入驻行政办公区。目前“一期搬迁”圆满收官,今年市级行政办公区二期将实现竣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项目启动建设。“未来还有近3万人到这里办公。”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说,与主城区“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发展格局将有序形成,持续强化非首都功能承载力。

    台湖图书城“腾笼换鸟”变特色酒店。(受访对象供图)

  夯实根基,产业锚定“高质量”

  台湖图书城是陪伴通州居民几代人成长的首选,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读物发展,这个曾经的亚洲最大出版物集散中心发展规模逐年缩减。眼下,经过社会资本盘活利用,图书展销中心加速改造为戏剧产业综合楼,老酒店正变身以戏剧演艺为主题的精品酒店,一个集演艺文化和新型消费功能的聚集地正加速形成。

  随着城市框架拉开,与台湖图书城类似的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在高强度投资支撑下,面向未来的新项目加快导入,城市副中心激发出澎湃的产业活力。

  看特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22年较2020年增长7倍,高技术产业对投资的支撑超过房地产开发。在每年2万家新设企业中,数量占比最高的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高精尖”成为城市副中心最热门的投资领域。

  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企业,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在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落户”。公司副总裁傅强表示,他们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在这里找到广阔应用场景,还得到了申请进京落户指标,职工工作居住证申办、健康服务、出入境服务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的支持,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2023年,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中国信通院产业创新基地即将开工,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通州网安园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都将加快实施。

  看结构,社会资本踊跃参与。2023年“千亿投资”计划中,社会投资额占比高达74%,超出2020年16个百分点、超出2021年5个百分点。“这说明城市副中心建设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热情持续攀升。”姚伟龙说。

  看成效,总部经济趋势突出。2016年起,城市副中心有序承接北京中心城产业疏解,吸引三峡集团等58家央企一二级子公司落户。2023年,北投集团、首旅集团等6家市属国企新总部将加速建设,同仁堂集团新总部也将开工建设。

  大型企业总部带来人才、项目和机遇,作为产业发展的“活水”,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加码布局。2020年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引入上海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通州区支行提格为二级分行。目前,通州区注册金融企业超过350家,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突破2万亿元。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受访对象供图)

  聚焦民生,百姓最有“获得感”

  “以前到北京看病,远点奔‘协和’、近点奔‘潞河’,看个病都要一整天。”但这几年,家住河北燕郊的王桂英不用总往城里跑了。北京三甲医疗资源陆续向城市副中心疏解,新医院大多是新院区而非分院,坐诊的也是城里的主任专家。“对我们上年纪的人来说,这是协同发展带来的最大获得感。”她激动地说。

  2016年起,北京用于市级医疗资源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建设的投资达117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24.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800张。目前,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进入装修阶段,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市疾控中心加快建设,北京胸科医院改建项目启动主体工程施工。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通州区总规,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力争达到每千人7.7张床位服务水平,更广泛惠及以王桂英为代表的普通市民和家庭。

  梳理“千亿投资”账本不难发现,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民生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教育领域投资分别同比增长约61%、24%。今年,民生领域投资将占到千亿固定投资的近20%。

  教育同样是百姓获得感的来源,也是城市副中心提升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2018年以来,北京用于市级教育资源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建设的投资达233亿元,设置学位超1.8万个。“我在副中心上班,孩子在‘家门口’上学。这里教育资源逐渐比肩中心城,为我们安居置业免除了后顾之忧。”住在通州的家长王子威说。

  在政策引领和投资推动下,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北海幼儿园通州分园等投入使用,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加快推进,备受关注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主体结构完成,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受益面加速扩大。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将于年内开放。(受访对象供图)

  与此同时,城市副中心渐成首都文旅消费“新高地”。2021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成为继大运河后文旅产业又一张名片。到今年底,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被公众称为一座“文化粮仓”、一艘“运河之舟”、一间“森林书苑”的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三大建筑”将正式开放,通州区和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居民即将“尝鲜”。

  孟景伟告诉记者,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继续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规模,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有效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建设投资总额将达6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将超过2万亿元,投资将长期处于上行周期,持续为“未来之城”的发展夯实根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