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焦点访谈丨中国经济势头足潜力大

23-01-19 11: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赵满同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刚刚开启的2023年国民经济巩固回升的势头如何?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经济有哪些潜力?今天,围绕“势”和“潜”为您继续梳理。

  绵延不绝的旅游大巴,火爆异常的夜市,兴致盎然的游客,这是自元旦以来,云南西双版纳每天都能见到的场景。

  过去三年,作为云南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因疫情遭受了不小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地的游客数量大幅回升,这不仅让住宿和餐饮行业获益,连当地的便利店和夫妻小店的零售订单量也成倍数增长,有力拉动了民生。

  放眼全国,各大旅行平台数据显示,近段时间来,热门目的地机票和酒店的预订都异常火爆,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将让旅行需求得以再次释放。

  2022年,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但消费依然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群大范围流动,带来的是文旅、餐饮、零售等各类消费场景的火爆。为助力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纾困举措以及促消费安排,其中餐饮、零售等服务业成为重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从近期情况看,消费恢复在逐步加快,服务型消费在持续增长和释放。像2022年受影响比较大的餐饮消费,可能会有一个恢复性增长,对于消费的支撑作用会逐步得到显现。”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突出矛盾。2023年,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消费回暖传递出的正是中国经济2023年向上向好的一个积极信号。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白重恩:“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居民消费未来继续增长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有有了投资,我们才能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有不断的产业升级,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达9.4%。放眼神州大地,进入2023年,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在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眼下,水下气井已经进入作业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工程建成后,气田高峰年产量将增至45亿立方米。在漳州核电500千伏送出工程施工现场,电力工人正在安装间隔棒,2023年4月,线路全线贯通,将有效提升福建清洁能源利用率。在西气东输四线建设现场,铺管、焊接,工程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天然气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

  白重恩:“2022年,我们的增长里面很大一块来自跟基础设施相关的投资,这对2022年稳住增长很重要。在财政政策方面,2022年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一方面是专项债的发行,另外是资金使用的节奏也在加快,所以对于我们维持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的速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付凌晖:“从2023年情况来看,‘十四五’规划当中的一些重大项目,还会继续加快实施,特别是改造升级方面,我们传统的像铁路、交通、水利,这些补短板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释放出源源不断经济活力,带来的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2022年,中国吸引外资顶住多重压力,引资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前9个月,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就达到1万亿元;前11个月,突破1.15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布局。

  白重恩:“从需求方面来说,我们是一个大市场,另外我们的产业结构非常完整,只要我们稳定住局面,让经济增长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工程赶进度、企业抢订单、商场聚人气,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短期来看,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都在回暖,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蕴藏着怎样的发展潜力?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透露了哪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1月1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上,一款中国新能源车型的亮相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眼球。这是2023年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布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欧洲每10台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台来自中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产量增长达到97.5%。市场上每卖出10辆车,就有4辆是新能源汽车。除了整车,新能源产业链条企业也在蓬勃生长,重点领域项目加快建成落地。眼下,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在内的三电系统大多由本土企业所自主研发。

  付凌晖:“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对于推进我们国家的绿色转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同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对于引领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发展,对于中国经济从未来的支撑作用来讲,会越来越显现。”

  如果说新能源是汽车工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则被普遍认为是变革的下半场,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多种前沿科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研发和布局。

  2022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正在从小范围试点逐步扩大至全国,这正是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加速的一个缩影。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19.8%。

  付凌晖:“制造业中,电子及信息通信行业增长超过27%左右,说明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增速也是保持比较快,说明了我们的创新驱动作用在逐步增强。”

  过去三年,尽管疫情等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挑战,在北京中关村,这个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孵化器,依然走出了不少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创新成果。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科技创业者带来的新机遇。

  创客总部合伙人、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 陈荣根:“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抓手是科技创新。这样的话,对科技创业者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近三年,我们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有27家,我们现在的项目都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主。”

  一方面是科创型企业的持续生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成为发展变革的主要方向。数据显示: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达到9.1%,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正加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在一家挖掘机的生产企业,技术专家通过工业AR远程协助系统,就能指挥千里之外的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在24小时内有效解决。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实现了从生产、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1名管理员可负责1500亩良田生产。这些生产场景所依托的,都是同一个智能云服务平台。当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科技企业对于研发投入也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念。

  凛冬虽寒,春归有期。亿万人向着梦想努力奔跑,必将让中国充满勃勃生机。尽管疫情仍未彻底远遁,但生活正在被一点点焐热。面向崭新的2023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只要我们内心笃定,充满信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一定能够逆风而上、奋楫扬帆,在向上、向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