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增强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力

22-12-19 20:4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何星丑

  作者:张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为我们推动创新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而后者的根本驱动力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挥着人才“蓄水池”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力最终需要的是创新性人力资本。因此,教育能否培养出创新驱动人才,加速人力资本的累积和集聚,不仅是一个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关系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

  当下,“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机器革命叠加推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在多个纬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创新驱动发展,也因此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增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不少高校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聚力打造“国之重器”。从“神舟”飞天到“北斗”组网,从“羲和号”逐日到港珠澳大桥入海,一系列大国工程的背后,凝结了数百所高校的付出和突出贡献。教育部相关统计显示,过去10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高校承担了60%以上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了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的6项、全部自然科学奖中的67%。在重大科技突破上,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累计突破1000项,获得了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的10项、全部技术发明奖中的72%,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可以说,高校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而且在扮演着科学与技术生产、发明创造国家队的重要角色。这种服务能力还表现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紧急关头尽锐“出征”,如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高校迅速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围绕检测试剂、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方面开展紧急科技攻关,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我国一些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还存在底层基础技术、基础能力不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未来,高校还应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路线图,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要实现“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变。坚持内涵式发展,强化质量体系建设,改变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加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攻关,以推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动应用基础研究。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实现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价值转化。加大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冷门”“绝学”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和应用。

  另一方面,要实现从“服务”到“服务+引领”同步转变。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要找准服务面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和知识密集优势,建立起跨部门、跨院校(所)、跨行政区域、跨学科以及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型、对链式、无缝隙合作机制,引领各行业创新驱动发展。要通过拓展服务空间和提升贡献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以深化改革和内部治理增强办学活力,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内部关系,改变评价方式,扩大办学自主权,释放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效率,最终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9日 16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