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人民观点: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2-12-14 1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何星丑

  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过去重卡阻路、煤灰遮天,如今高天流云、焕然一新。在青海木里,因为大规模非法采矿导致的“天坑”,已经初步实现生态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祁连山重回水草丰茂,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四川成都治理大气污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锦绣华夏,更多地方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的重要论断,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把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不断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放眼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森林面积增长了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就能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长白山下到三江平原,从苍山洱海到秦岭山麓,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总会嘱托要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干部群众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定能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不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