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旨在更加科学精准

22-11-13 09:0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何星丑

  11月11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强调,对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根据病毒变异特点、临床治疗实践优化防控措施

  雷海潮指出,就医疗资源来看,我国总量上是相对不足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

  “大家不要认为现在的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这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守在了预防前线,才能相应减少后端诊疗的压力。”雷海潮说,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是动用全省力量,有时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力量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

  那么,防控政策还将继续优化调整吗?雷海潮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国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

  利用好现有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有些公众听到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认为防控政策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解释说,这要求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对此,常继乐解释,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因此,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据悉,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约30%的隔离资源。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常继乐回应说,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

  对于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的社会关注,常继乐表示,评估显示,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虽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常继乐说。

  根据前期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评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的评估结果,此次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以及核酸检测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此次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的特征,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此外,参照北京冬奥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王丽萍强调,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各地已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雷海潮表示,优化制定政策是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优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

  那么,将采取哪些措施指导和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呢?雷海潮指出,首先,要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对各级疫情防控的领导机关、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其次,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二十条措施内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在很多地方对第九版方案作出了优化和调整,需要各级从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掌握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雷海潮说。

  雷海潮同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同时,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雷海潮透露,将加强对“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并转交给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雷海潮说。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