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疆曲子戏:天山脚下百年传唱 老调新唱展新魅力
新疆曲子戏传承人刘淑珍带领成员进小区志愿义务演出。 杨爱霞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日电 题:非遗新疆曲子戏:天山脚下百年传唱 老调新唱展新魅力
作者 戚亚平 杨爱霞
“对于曲子戏来说,传承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如今,刘淑珍接过今年3月去世的老师杨培才的接力棒,成为新疆曲子戏传承人。
刘淑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退休职工,同时也是“新疆曲子戏红旗农场自乐班”的一员。
其从小听大伯、二伯和父亲演唱曲子戏,耳濡目染,爱上曲子戏,并在农场宣传队积累下舞蹈功底,后跟随农场职工杨培才学习曲子戏。
刘淑珍为曲子戏爱好者化妆。 杨爱霞 摄
“有些曲调特别难,我们不想唱,说学不会,他(杨培才)都说不行,曲调不唱就会丢失。慢慢学会之后就觉得不难了。”刘淑珍说,曲子戏班平均年龄都是70岁以上,白天大家各忙各的,到了晚上大家就来戏曲活动室排练,尤其是在每次活动前,基本每晚都来。
新疆曲子戏俗称新疆小曲子,是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平弦等戏曲为基础,通过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剧种。现已在新疆昌吉州和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传唱百年。
其演出形式十分灵活,分地摊坐唱和舞台演出两种,往往一人分饰多角。
刘淑珍为曲子戏爱好者扮装。 杨爱霞 摄
丰富的曲调是新疆曲子戏的一大特点,到今天已发展出三十六大调、七十二小调,风格多样的曲调能够表现民众丰富的日常生活。
1959年,新疆曲子戏第一个专业剧团“新疆曲子剧团”在昌吉州成立。此后,曲子戏成新疆特有的地方剧种,同时成为国家保护剧种。
2008年,由新疆兵团申报的新疆曲子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六师五家渠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成为新疆曲子戏的保护单位。
说起新疆曲子戏,就不得不提生前一直致力于新疆曲子戏保护和传承的第四代传人杨培才。
为让这项非遗艺术能以文字和乐谱的形式永久流传,1995年至1997年,杨培才搜集、整理和挖掘本戏越调类32处、平调类38个折子和段子,编纂出《新疆曲子集》。
在悉心搜集整理的同时,杨培才还和农场职工辛克文一起成立“新疆曲子戏红旗农场自乐班”,经常带领成员到各连队演出,还为邻里婚庆助兴,不断扩大曲子戏影响力。
刘淑珍为曲子戏爱好者做示范。 杨爱霞 摄
他们表演的《张良卖布》《李彦贵卖水》等代表性曲目,因曲调委婉动听、表演形象生动,最受欢迎和喜爱。
杨培才曾表示,他的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要在有生之年将新疆曲子戏很好地保护与传承下去,一代一代源远流长。
如今,由曲子戏爱好者组成的新疆曲子戏自乐班,广泛分布在第六师各团场,这种贴近生活的戏曲已成当地民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自乐班通过吸纳和培养曲子戏爱好者,不断扩大影响力,成传播和发展新疆曲子戏的重要力量。
为吸引更多人观看并加入曲子戏班,刘淑珍通常会联合社区,通过志愿者下小区表演的形式,让大家了解曲子戏,平时也会积极参加各类展演,让更多人看到曲子戏。
刘淑珍说,现在他们想培养年轻人,便成立了曲子戏志愿服务队,要在社区、连队、学校、幼儿园多次的演出,希望更多年轻人融入到曲子戏当中,共同传承下去。
“就我们自身来说,一直努力创新,致力于老调新唱,紧跟时事,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刘淑珍说,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认真对待每一次表演,每一次创作,就希望别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丢掉。(完)
- 2022-11-02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谈巴基斯坦总理访华:此访将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 2022-11-02飞天圆梦丨“梦天”“问天”,“合”而不同!
- 2022-11-02习近平: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永远震撼人心
- 2022-11-02第五届进博会|我的进博故事:阿富汗松子参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