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故事兵阵丨倔强老兵:从第一次考核垫底到外籍专家点赞

22-10-25 12:59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编辑:宋芳科

  前不久,一个老兵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天,连长跟一个即将退伍的战士谈心,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心愿。战士想了想,目光聚向营墙外面,说:我想请假外出一次。连长同意了。战士带着刚发下来的退伍费,高兴地踏出营门。但是,战士不到中午就回来了。连长看着他圆鼓鼓的钱包问道:咋一分钱没花?他说:坐公交是班长替我拿的钱。早上吃了饭去的,不用买吃的喝的,而且我也没啥要买的。连长说:那你去哪了!战士说:去看国旗。我们每天都在保卫着这座城市,但升旗广场我还一次没去过。我还没走到了国旗下,远远地望见,我就哭了……说着说着,战士的声音哽咽了。连长抱住了战士,想说什么,心里涌上的泪水一下子堵住喉头。后来,组织退伍官兵去升旗广场成了连队一项特殊的传统。

  战士的深情多么动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长征副刊》版特别策划一组强军故事,展示基层官兵在战位上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一个个故事,既是官兵的奋斗记忆,也折射着人民军队加速推进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每一个在战位上坚守的官兵,身后都伫立着强盛的祖国。几个故事仿佛汇成一首美丽的诗:祖国,让我们用青春点燃对您的赤诚,为您奉上一个士兵的爱。

  ——编 者

  倔强老兵

  他叫张立君,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战友们都说他是个“倔”脾气。他的故事要从他刚刚穿上军装那天说起。

  刚穿上军装的他,就“倔”得一心想加入特战队,前前后后递交了4次申请,才得偿所愿。相比现在的身形魁梧,那时候的他身高1米85,体重却只有120斤,瘦得跟竹竿一样,力量也很弱,第一次考核成绩就垫了底。许多人都劝他放弃,“特战这份苦不是你能吃的”,他却不服气。

  从那以后,他开始跟每个课目较劲,每天玩命地训练,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每当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他总是再逼自己一把,不断地对自己说:“张立君,再坚持一下,再多练一次!”几个月下来,他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各项训练成绩也进入了中队前列。

  不过,张立君第一次参加“魔鬼周”,可是吃尽了苦头。训练一开始,张立君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但是连续几个课目下来,他有点“吃不消”了。在跨越泥潭课目,张立君实在是爬不动了,头上烈日炙烤,身下泥浆缠身,他呼吸急促,动作迟缓,意识逐渐模糊。就在这时,后面的队员慢慢超过了他,他猛抬头,怒目圆睁,盯着前面一个队员的身影奋力向前追赶。口鼻里灌满了污泥,手上的指甲也翻了过来,身上还爬满了蚂蟥,他全然不顾,拼了命地往前爬,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成为了当年最年轻的“勇士纪念勋章”获得者。

  一枚勋章,他并不满足。前前后后征战了几十次“魔鬼周”,他一次没落下,每次都能捧回勋章。那年,部队参加了一次国际军事交流比武。一开始,大队党委决定推荐年轻队员参赛,这个消息传到张立君耳朵里,瞬间“倔”脾气就上来了。大队长做他的思想工作:“你都30多了,已经是高龄特战队员了,身上还有这么多老伤,还是别去了吧。”张立君不服气地理论道:“‘拳怕少壮,棍怕老郎。’30岁怎么了,受过伤又怎样,我比那些黄毛小子经验更丰富、技术更老练。”就这样,他前前后后找了大队长七八次,最后大队长拗不过他,还是让他去了。

  比武的时候,正值夏季,室外温度就有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接近60摄氏度,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整整30天。在最终考核时,他第一个课目拿了满分,本来信心满满,却不料在第二个课目中发生了意外。搜索识别射击时,由于前一个参赛队员动作幅度较大,部分靶位损坏,他跟得很紧,来不及躲闪,被一根铁钉刺入左手食指根部,顿时鲜血直流。一股钻心的疼痛瞬间袭来,然而对于胜利的执着却让他清醒了过来,在这样的赛场上,一分一秒都决定着胜负。他顾不上鲜血淋漓的左手,硬是咬着牙完成了这个课目。

  课目结束后,张立君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又重返赛场,带伤完成了剩下所有课目的比拼。血染红了洁白的纱布,一滴一滴透过纱布落在了地上,在夕阳下就仿若一朵朵怒放的血莲。

  最终,张立君夺得了个人全能第一的桂冠。外籍专家看着眼前这个老兵,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落日余晖,晚霞醉人,张立君闭着眼,张开双臂静静感受着晚风拂送来的阵阵清凉。短暂休息之后,他又重新走上跑道,奋力向前冲刺,影子被夕阳拉得越来越长。

  雨夜爆破

  夜色渐浓,海面风平浪静,月亮在迷雾般的云层里,泛出了点点微光。多年前的一天,入伍第3年的杨超奉命参与接装任务,驾驶新型交通艇平稳地行驶在东海上。

  启程返航时,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在长江上穿梭自如的交通艇到海上就像一个小竹筏一样在水中左右倾斜,艇上锅碗瓢盆的摔打声和海浪拍击甲板的声音不绝于耳,地方的引航员惊慌失措,建议大家快做好弃船准备。

  但驾驶室内,杨超却沉着冷静,紧握艇舵,一边努力调整航向,一边向艇长报告:“建议立即卸掉淡水!”

  “你行吗?”艇长问。

  “我有把握,请相信我!”杨超坚毅的回答让艇长定下决心。

  一个个艰难的摆舵动作,应对着风浪的一次次拍击。2分钟、3分钟、5分钟……随着交通艇自身载荷的逐渐减少,摆舵的阻力越来越小,杨超成功扭转了局面,有效避免了横倾事故的发生。

  这样一个技艺精湛的船艇兵却在刚入伍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第一次游泳训练,杨超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非常恐惧,抱头不敢下去。上学时偏好文科的杨超,面对船艇原理、机械制图等课程处处感到吃力。

  为了不被战友看扁,杨超偷偷地在脸盆中练习水中闭气,在板凳上练习蛙泳动作,鼓起勇气到水中进行训练。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他认真研读了河流航行、船艇避碰等知识,一有时间就在闷热嘈杂的机舱中对照学习。有时被蚊虫咬得满身都是疙瘩,但他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艰苦训练,这个“旱鸭子”不仅可以在长江里游泳,还能武装泅渡1万米,并且连续三年获得总队“水中蛟龙”的称号。他还掌握了船艇机电技术,研究制作的船艇射击依托、水上移动靶子等成果也得到上级机关肯定,总结归纳的100余条紧急应对避险措施,为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提高驾驶人员技术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0年对于杨超来说,是重要而又繁忙的一年,他先后参加了多次抢险救援任务,表现出色。最让他难忘的,还是那次爆破堰塞湖。因为当时船艇大队接到任务的时候,杨超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结婚了。

  夜色如墨,一道刺眼的闪电撕裂了整个天空,雷声震耳,暴雨骤至,大地在颤抖,洪水在肆虐。持续性的暴雨,导致多处山体大面积垮塌,江河被阻断,形成了近5平方公里的堰塞湖,严重威胁到山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爆破任务,杨超独自驾驶一艘冲锋舟,只身前往爆破点。航道上暗礁密布,旁边危房林立,水面上漂浮着树木、房屋板材碎片,短短的2公里航程艰险重重。

  眼看着距离爆破点只有300米了,冲锋舟却被巨石和树木拦住了去路。杨超当机立断,毅然弃船。他将做好防水措施的炸药捆绑在背上,纵身跳进了湖水中,向着堤坝游去。

  刚上岸没几步,他就陷进了稀软的泥潭里,慢慢下沉。他此时只能死死地抱紧炸药,在泥潭里艰难地挪动身体。一声巨响,此时山体再一次发生滑坡,刚刚死里逃生的杨超被一块掉落的碎石迎面砸中,一时间血流不止。杨超强忍着剧烈疼痛,咬紧牙关,借助身边的树枝和藤蔓成功挣脱了泥潭。经过半个小时艰难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坝体上方,将炸药完好无损地交到了爆破技术人员手中。

  砰!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化解了这场危机。杨超的身姿依然笔挺,他整了整被打湿的军装,朝着大队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一招制敌

  何茂涛疲惫地靠在了墙上,彩钢瓦房上2个小时的暴晒,让他浑身灼痛。他大口地喘着粗气,一种深深的力竭感充斥着全身。

  刚刚入伍时,他还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模样。当时的教导员常说像何茂涛这样的身板,站个军姿都不一定能站住,然而何茂涛的表现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有一次站军姿比赛时,何茂涛在烈日下愣是站了足足5个小时,最后当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他还坚持着。

  入伍半年后,何茂涛的各项成绩都极其出色,只有一个弱项——徒手搏斗。为了增强自己的搏击能力,他一有时间就拉上自己的班长陪练,每次不有所收获,他绝不回去。慢慢地,他的身体不光愈发强壮,搏击能力更是愈发抢眼,拿下了不少比武的前几名,数次在实战行动中大显身手,成了赫赫有名的“搏击王”。然而令他的名声真正响亮起来的,还是那个热浪翻涌的夏天。

  炙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射在彩钢瓦的雨棚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下一个如同“铁人”般的身影蜷缩在了雨棚的一角,缓缓向前挪动着身体。

  那“铁人”正是何茂涛。此时,他的脸色有些发白,嘴唇上也布满了干裂的细纹,撑在彩钢瓦上的双臂更是被烫破了皮,身上的军装在一次次溻湿和被烤干后,留下了一片片白色的汗渍。他使劲咬了咬牙让自己保持清醒,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等待。

  几小时前,何茂涛所在的中队正在组织训练,然而一阵急促的哨音打破了平静。接上级命令,某村庄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应急班立即前往处置。

  这是实战!歹徒挟持着人质占据了主楼房顶的有利地形,与众人对峙。

  中队官兵此时也犯了难,歹徒所处的位置背靠墙体、空间狭窄,不但无法狙击,更是难以强攻。在观察后,众人发现唯有攀爬到主楼右侧彩钢瓦房屋顶,利用视角盲区,隐蔽接近才可能制敌。

  何茂涛找到参谋长主动请缨,然后飞速跑到楼下,准备从旁边的雨棚绕到歹徒的视野盲区,展开行动。可当他刚刚接触彩钢瓦屋顶时,屋顶就发出了“咔咔”的声响。何茂涛紧张得一下子汗毛直立,还好歹徒的注意力不在这边。他担心继续行动很可能会暴露目标,危及人质生命安全,索性把自己的战靴和装具全部脱下,轻装隐蔽接近。

  从地面到雨棚要经过二楼阳台,何茂涛纵身一跃,双手环抱铁柱,撑着身体向上攀爬,随即轻轻扑在了雨棚边缘,一点一点地向预伏位置挪动。

  彩钢瓦在太阳下已经暴晒了大半天,烫得几乎可以烤熟生鸡蛋。何茂涛刚趴上去,身上就止不住地冒汗,豆大的汗珠从额间不断滴落。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何茂涛强忍着身下的灼烧感,慢慢靠近歹徒。

  近了,更近了……

  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机会终于出现了!

  凶犯一边挥舞菜刀,一边背向雨棚左右徘徊。正面佯攻的战友见机配合,开始拿着喇叭喊话以吸引歹徒的注意。

  说时迟那时快,何茂涛趁歹徒分心的瞬间,抓住时机,飞身跃起扑向凶犯,一番激烈的搏斗将其制服。

  当何茂涛迅速抱起受伤的人质冲向救护车时,群众立刻让出道路,一时间小道上欢声如雷。望着驶远的救护车,何茂涛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两栖”教员

  一道道刺眼的闪光灯,一句接一句嘈杂的采访,封宇恒被紧紧簇拥在了人群的中央。他一句一句耐心地回答着采访,似乎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很多年前他的梦想只是当一个好兵,后来这个梦想变成了当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员。

  全军优秀政治教员、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十几年来,封宇恒身上的荣誉多得简直让人吃惊,他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班长。

  还记得刚入伍那年,封宇恒第一次跑5公里的时候就跑吐了,单杠做2个就到了极限,接连的受挫,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明白,过硬的军事素质才是军人的“资格证”。他开始了疯狂的苦练:别人负重10公斤跑,他就负重15公斤;绑着沙袋拉单杠……

  两年的苦练,让封宇恒在下中队后不久,便进入了尖子班。那年,他代表中队参加总队训练尖子大比武,在夜间射击课目中发生了意外。轮到他上场时,头顶的3盏灯突然爆裂,霎时,四周一片漆黑。然而,比赛并没有叫停,封宇恒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再不射击自己的成绩将被判零分;可无法瞄准,贸然开枪,结果也可能是零分。突然,他灵光乍现,跑到旁边射击点,借助微弱的光亮瞄准靶子,击发命中。经过激烈角逐,封宇恒在第一次比武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前三甲。当年8月,封宇恒紧接着参加了支队组织的军事大比武,最终取得了个人全能第6的好成绩。年底,封宇恒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三等功。

  在走上班长岗位后,封宇恒发现军事素质好不代表能够把兵带好,于是他潜心研究组训施教,向着优秀教练员的目标发起了新的冲锋。后来,全总队教练员集训,他排名均在前三,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迈向成功的路上,常常要品尝失败的滋味。曾经肘关节撕裂,他仍坚持单手做单杠;右膝撞墙软组织挫伤,他咬牙用一条腿硬挺着跳到了终点……这些都没有将他打趴下,但两次提干时的理论考核不及格让他尝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滋味。

  文化的短板让封宇恒清醒了过来,他告诉自己要加紧理论学习,从最简单的抄、最基础的读、最管用的记开始,每天学一句、每日记一篇,日积月累,学思践悟。封宇恒的身上随时都会携带一个小本子。他常常摘录创新理论金句、经常联系实际总结,就连执勤查验证件也要总结几句口诀。慢慢地,一名军政兼通、文武双全的“两栖”教员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2017年,注定是封宇恒的军旅生涯里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一共参加了5次比武。4月,封宇恒带队参加支队优秀教练员比武,一举夺魁;5月,他信心满满参加总队优秀教练员比武,没想到在战术动作演示中出现了小失误,未能卫冕冠军;6月,在仅仅准备了7天时间后,封宇恒又参加了总队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排名第11;8月,封宇恒被总队推荐参加武警部队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与武警部队100多名干部骨干同台竞争,以第5名的优异成绩获武警部队十佳优秀政治教员。紧接着,封宇恒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军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荣获全军优秀政治教员,成为自全军政治教员评比竞赛开办以来,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位军士参赛选手。

  回到部队后,封宇恒将夺目的获奖证书缓缓放入了一个大箱子,他清楚知道,自己不能因荣誉而自满,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员,要做的仍旧还有很多很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