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海上粮仓”迎丰收 智能化技术填补多项空白
央视网消息:8月份以来,我国多个海域的深水网箱开始陆续收鱼,迎来丰收季。
不久前,世界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喜获丰收,起获了首批13万斤大黄鱼。记者看到,一条条大黄鱼从船舱里被起获后经过低温休眠,再被迅速装箱,所有的工序都是机械化流水作业。
在烟台市长岛综合实验区南隍城海域,固定式深水网箱也在开仓收鱼。宽阔的海面上,橘黄色塔吊格外醒目。正是这台塔吊,先后将30多万斤的鲈鱼和黑鮶鱼从这个直径68米宽深水网箱吊出,再由运输船送到岸上。
在传统大黄鱼洄游地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仰天岙的围栏式深水网箱,经过几年的抗风浪试养,如今已成为稳定的类野生大黄鱼生产供应基地。
而在福建连江,这个去年刚投入使用的平台式深水网箱也进入出鱼期。由于深水网箱自动化程度高、空间开阔,每天都有上千斤大黄鱼被商家买走。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李书民:到目前为止,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几个省份在建和已经建成大型的桁架类养殖网箱已经有46个,养殖工船四艘,设计年产能达到2.7万吨。
您当前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
请更换浏览器或设备
(若为360、QQ或搜狗浏览器,须使用极速模式)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李书民:到目前为止,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几个省份在建和已经建成大型的桁架类养殖网箱已经有46个,养殖工船四艘,设计年产能达到2.7万吨。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李书民:到目前为止,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几个省份在建和已经建成大型的桁架类养殖网箱已经有46个,养殖工船四艘,设计年产能达到2.7万吨。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李书民:到目前为止,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几个省份在建和已经建成大型的桁架类养殖网箱已经有46个,养殖工船四艘,设计年产能达到2.7万吨。
随着一批智能化、标准化的深水养殖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我国海上渔业生产既拓展了养殖空间,也大幅度提升了效率。
目前,我国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有三种模式,养殖工船、平台式养殖、围栏式养殖,除“养殖工船”可移动之外,大部分深水网箱都是固定式,网箱直径在50到120米之间。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王建辉:我们这艘船应该说属于世界首创,在我国也填补了空白,这种“船载舱养”模式也填补了空白。
这艘正在航行的大型船只就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它年养殖各种鱼类3700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 徐皓:“船载舱养”技术也是全世界以前都没有这样去做的一项全新的技术,要向江河湖海要资源,这就需要一些装备条件、一些平台。
这首被称为“巨无霸”的养殖工船其实就是一个大型流动网箱,从喂料到溶解氧、氨氮、水温、洋流等监测全部自动化,哪里气候、水温适合鱼类生长,船就往哪里开。
青岛国信蓝谷公司负责人 董韶光:我们这样的养殖密度是传统这种近岸网箱的四到六倍,而且我们养殖周期可以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养殖区离岸边越远,海水水质也越好,而这正是深水养殖的理想区域。天然的养殖环境让鱼儿有了自由遨游的生长空间,这些固定式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正是有了精准的数字化管控,也确保了每一条鱼的品质。
浙江温州市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 石福明:像以前我们养100万尾鱼,在外海养殖需要十来个人操作,现在这套系统运转大概只需要两个人,而且还不是天天来,我们整个都是通过APP,所有的数据都能看得见,大大提高了管理需求。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李书民:我们需要加强科技方面的研发,研发出更加抗风浪适合我们养殖的装备,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资金、用材各个方面来支持发展,加强养殖保险。
- 2022-09-23天津:稻田画里说丰收 又是一年好光景
- 2022-09-23非遗有新人|郎佳子彧:古老面塑潮出圈
- 2022-09-23长图|西藏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2-09-23万人说新疆 | 阳光男孩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