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调水·用水——湖南着力做好抗旱“水文章”
受干旱影响,洞庭湖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水位于8月23日8时降至22.96米,为该站30年来8月最低水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干旱形势,湖南省通过提前蓄水、科学调水、精准用水,努力减轻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重预判:提前蓄足水
烈日当空,看着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清瑞村的种粮大户黄红舒了一口气:“幸亏渠道有水,今年的水稻总算没受旱,每亩产量比去年还多了200斤。”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的“衡邵干旱走廊”,今年旱情尤其突出。当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欧阳海水库,欧阳海灌区衡南县东支干渠管理所所长王晓宏说:“欧阳海水库提前多蓄了水,虽然衡南县干旱比较严重,但灌区范围内9万多亩农田有水可灌。”
欧阳海灌区的情况是湖南今年通过提前规划水库蓄水、积极备战抗旱的一个缩影。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告诉记者,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从7月开始降雨将偏少,因此6月中旬后,湖南省水利厅就提前谋划水库蓄水工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每一场强降雨当作今年汛期最后一场大雨来进行水库蓄水调度。
到7月初,降雨开始明显偏少时,湘江流域的欧阳海、双牌、水府庙、酒埠江等水库,资江流域的柘溪水库基本蓄满水。“东江水库水位为近20年同期最高,涔天河水库水位为建库以来同期最高,这些水现在成为宝贵的抗旱资源。”罗毅君说。
抓调度:科学保供水
“上游大水漫灌,下游水量紧张”是一些灌区长期存在的问题。今年,湖南省多个灌区提出“压上游、保下游”,通过科学调度,防止上游水资源浪费,充分保障下游的灌溉用水。
作为湘东最大的灌区,酒埠江灌区今年实施了“四有放水法”,即放水之前有调查、放水之前有告知、放水周期有间隔、放水效果有跟踪。酒埠江灌区工作人员邱铁勇介绍:“我们调整了供水周期,不同干渠的轮灌周期不同,确保水能顺利到达尾灌区。”
据了解,干旱发生以来,湖南按照全省一盘棋,系统调度水库为下游补水,努力实现一水多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联合调度大中型水库为70多个城镇、40多处大中型灌区累计补水24.8亿立方米,保障了2000多万人、1100多万亩农作物的用水需求。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3/585/00301358541_b2e2b900.jpg)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抗旱场景。(受访者供图)
算细账:精准用好水
炎炎烈日下,邵阳市大圳灌区管理局红旗水利工程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熊晖阳扛着测量工具,对稻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他说:“掌握了这些测算数据,我们可以算细账,更精细地调配灌溉用水。”
熊晖阳介绍,由于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量有不同要求,因此通过现场测算,结合土壤湿度,可以确定每一丘田的需水量,再据此精确放水,达到“用好每一滴水”的效果。“根据测算,我们所在的高坪支渠片区今年用水量比去年减少10%。”他说。
邵阳市新宁县水庙镇湾子头村的村民张曙光今年种了1000亩水稻。他告诉记者:“今年干旱,水更珍贵,能这样算细账,灌溉用水更有保障。”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贺振华说,通过精准节水,目前大中型灌区大多可保灌25天以上,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可保障15天以上。(记者周楠)
- 2022-08-24湖南河南多地打好“组合拳” 抗旱保丰收
- 2022-08-24面对旱情,多地区多部门全力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 2022-08-24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抗旱保秋粮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
- 2022-08-24战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