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大国“粮”策】专家:中国稳粮价的做法和成效全球瞩目

22-06-19 15:18 来源:光明网 编辑:赵满同

  作者:张义博

  近期,受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令,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5月份世界谷物价格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增29.7%。反观国内,5月份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仅增长了3.2%。中国粮价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平稳,归根结底是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建立了强有力的粮食保供稳价机制和政策措施。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农情,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从严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规划建设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强化了粮食生产的资源保障。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种业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缓解种粮成本上升压力。生产成本决定粮价,还会通过挤压种粮收益影响粮食稳定供给。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了种粮农民收益。针对近期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及时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部署投放国家钾肥储备,中央财政两次下达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减轻了种粮成本上升压力。截至2021年,全国连续8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4亿亩以上,当前农户种粮意愿平稳,2022年全国春播粮食面积约9.4亿亩,同比略增,有助于形成粮价稳定预期。

  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粮食储备是粮价的“稳定器”。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粮食安全和市场形势,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粮食完好仓容超过1.3万亿斤。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基本形成了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与社会责任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粮食储备结构。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小麦、稻谷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叠加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能够有效平抑粮食市场波动。

  健全粮食现代流通体系。粮食流通和应急保障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市场稳定。为适应我国粮食跨省流通增长需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外部冲击,我国着力提高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两横、六纵”粮食物流八大通道,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提升了粮食物流效率。改造建设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形成了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当前,我国年度粮食跨省物流能力超过2.5亿吨,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粮食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国际大粮商,严厉打击资本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小麦、大米、玉米进口配额管理,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构筑了防范国际粮价冲击的“防火墙”。2022年前5个月,美国芝加哥市场玉米期货价格上涨了26.7%,同期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仅上涨了9.8%,我国玉米(中等)集贸市场价格累计只增长了4.7%。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