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国家发展进一步适配
作者:任荣荣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持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布局建设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设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工程相继建成,北京新机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等交通设施投入使用,5G网络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发挥作用,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存和调动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同时,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应进一步适配。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尚待提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五大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通过“联网”增强城乡、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更好发挥畅通“双循环”的作用;通过“补网”精准补短板,打通基础设施网络中的堵点,提升网络设施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通过“强链”发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以及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全产业链的整合协同效应。
这五大重点领域和三大建设重点将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便捷要素流动、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社会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支撑,通过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和系统韧性,适应于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硬基础”和“软环境”。
由于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成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期,所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这就需要系统谋划、整体协同,充分发挥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高效有力办成一件件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
同时,要通过加强机制保障促进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资金的统筹带动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的引导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广泛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 2022-05-06【地评线】金羊网评:保持清醒头脑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
- 2022-05-06【地评线】长白时评: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坚决夺取抗疫与发展双胜利
- 2022-05-06【地评线】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 2022-05-06【地评线】红土评论|让奋斗的青春 “出色、出彩、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