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刚女记者:从战场死里逃生,“单挑”西方媒体巨头
“拳打BBC,脚踢CNN”,
这位独立女记者被列入了“暗杀名单”……
作者:许 晔
编审:苏睿 凌云
点击,发布,一条4分46秒的视频出现在YouTube上。
这是艾娃·巴特利特为西方主流媒体准备的“打脸大餐”。
不久前,乌克兰方面有人声称,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挖了一个长宽均达30米的大坑,然后用卡车拉了9000多位平民的尸体,一股脑儿倒进了这个坑里。CNN、《卫报》等西方媒体立马扎堆炒作,整出所谓“俄军制造‘万人坑’”的劲爆新闻。
作为一名资深的独立记者,巴特利特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她赶赴报道中的“事发地”曼古什村镇,调查后发现,这一切果然又是西方炮制的假新闻!
·发布调查视频后,巴特利特发推文说:“西方称俄罗斯制造‘万人坑’,这是一个假新闻,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去看了。”
这些年来,巴特利特没少和西方媒体唱反调,堪称“拳打BBC,脚踢CNN”,还不忘抽空痛批推特、脸书等一众网络平台。
由于得罪的人太多,她被某网站列入了“暗杀名单”……
但这位“猛姐”一点不怵,甚至更刚了,直接发文说:“我的出生地美国&我的成长地加拿大,一直站在错误的一边!”
批西方媒体说谎成性
巴特利特发现,西方媒体口口声声所说的“万人坑”,其实就是当地民众使用的普通墓地。
现场两名负责下葬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块地方就是专门为埋葬普通人而设计的,一位逝者会被放进一口棺材,然后单独下葬。每块墓碑上都有逝者的姓名和出生时间,只有一部分还未被确认身份的墓碑上标识的是数字。
·西方媒体报道的“万人坑”,其实是普通墓地,墓碑上都标了逝者信息。
现场调查的视频摆在眼前,但西方仍有人不愿相信,只因和巴特利特同行的还有一位记者——来自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简称RT)的罗曼·科萨列夫。
面对阴谋论者的抹黑和攻击,巴特利特正面回应:自己绝没有收钱办事。
她还发文回怼:“早在2014年,我去叙利亚并在那里进行报道写作时,‘你是俄罗斯某某’的废话就开始了。”
这的确不是巴特利特第一次因为揭批真相而被黑。
最经典的名场面发生在2016年底的一场联合国新闻发布会上。
轮到她发言时,她火力全开、直戳本质。
先怒批加拿大——“今天,在联合国大会,我们国家(加拿大)的代表起草了一份决议,不是为了人权,也不是为了叙利亚人民,这项决议的根本目的是推卸责任,并诽谤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
后炮轰美国——“但愿美国能停止支持恐怖主义,停止资助恐怖主义。”
其间,她还直言西方媒体在对叙利亚的报道中“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在说谎”。台下的另一位记者脸挂不住了,忍不住反问:“为什么西方媒体要撒谎?你怎么能就这样称我们为说谎者?”
巴特利特回答:“在由众多利益牵连的建制派媒体中,肯定是有一些诚实的记者的。”接着,她话锋一转,反客为主,问对方:“你告诉我一个在叙利亚阿勒颇东部的组织名称?”
等了3秒,对方都没有回答。谁更有发言权,已经显而易见。
这时,她才接着揭露,西方媒体在阿勒颇根本没有可靠的信息源,其依赖的那些国际组织背后也有不少猫腻↓↓
巴特利特拿“白头盔”举例,这个组织自称是平民救援力量,实则最擅长造假表演,甚至把受伤的孩子当摆拍道具。
大家肯定还记得这张图↓↓
2016年8月,年仅5岁的小男孩奥姆兰在战火中受伤,满脸血迹地坐在救护车上。“白头盔”组织自称是他们从叙利亚政府制造的袭击中救了这孩子,经由西方媒体的宣传,一度感动了不少人。
巴特利特是为数不多去采访了男孩父亲的记者。结果对方表示:根本不是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白头盔”就是趁他没在儿子身边,利用儿子拍了照,这是对孩子的剥削。
有人评价说,巴特利特作为记者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揭露了“白头盔”的真实性质。
曾差点儿在叙利亚丧命
巴特利特1977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之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长大。关于她的家庭,外界知之甚少。
但据称,她会法语,擅长潜水,钢琴考过10级,跆拳道练到黑带。一句话总结:文武双全。
她曾短暂地当过法语翻译,后又辗转于各地当英语讲师。直到2007年,她去到巴勒斯坦,开始用文字记录她所看到的中东,这或许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巴特利特(资料图)。
她在当地待了8个月,由于“工作”卖力,引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注意,三次被他们逮捕,最后被驱逐出境并禁止返回巴勒斯坦。
即便如此,巴特利特当独立记者的热情也没被打消。
她乘船穿越巴勒斯坦水域,试图进入加沙地带。接近加沙时,一艘炮艇威胁她所在的那艘小船掉头。尽管几经波折,最终她还是到达了加沙。
此后,她在加沙累计住了三年(2008年底-2010年6月,2011年-2013年3月),像当地居民一样生活:住在难民营附近,出门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忍受着极端的停电缺水……
她希望能真实报道那些平民——在她看来,西方媒体从不关心平民,其存在就是为了制造舆论。
2014年,她开始将报道重心转向叙利亚局势。自那年4月以来,她先后15次前往叙利亚,去不同的城市做报道。有一次,她差点儿没了命。
当时,爆炸声在距离她半公里的地方响起,到处烟雾弥漫。大概五分钟后,一颗炸弹飞了过来,落在了离她仅15米远的地方。万幸的是,她逃出生天。但一天之后,她一位好友的母亲就因炸弹袭击而丧生。
“这却是当地人每天所遭受的痛苦中很小的一部分。”她伤感地说。
·巴特利特(资料图)。
这些报道为巴特利特吸引了不少支持者。比如反战组织“汉密尔顿停止战争联盟”的发言人肯·斯通就认为,她的报道“比人们每天在西方主流媒体上看到的更准确”。
2017年,她入围了Martha Gellhorn 新闻奖——该奖项2011年的获得者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 。
同年3月,她被墨西哥记者新闻俱乐部授予“国际报道国际新闻奖”。
·2017年3月,巴特利特获新闻奖。
她还是第一个获得 Serena Shim 奖的人。Serena Shim 是一名美国记者,曾潜入一个向叙利亚恐怖分子走私武器的团体,2014 年因车祸丧生。Serena Shim 奖的宗旨是:“表彰在困难时期继续讲述具有挑战性的真相的非主流记者”。
自曝被列入“暗杀名单”
巴特利特越受欢迎,被她打脸的西方媒体就越气,以至于出现了不少故意抹黑她的声音。
能当战地记者的人,自然不是忍气吞声的受气包。
她用表情吐槽CNN是“小丑”↓↓
提起BBC传说中的“中立”,她反手就是恶心+呕吐的表情↓↓
·“BBC还敢批评、抹黑像VanessaBeeley和我这样的独立记者。BBC传说中的‘中立’。”
看到加拿大媒体说“担心加拿大在乌克兰的训练团可能会无意中帮助新纳粹团体”,她立马划重点——“无意”?,内涵对方在说谎↓↓
除了传统媒体,巴特利特也没忘和网络平台硬刚。
去年2月,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感慨:“维基百科致力于中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她发文说:维基百科竟然中立过?
“维基百科将我称为‘博主’,显然是为了质疑我作为独立记者的资格。”她还表示,上面不少内容都是黑她的不实信息,“我的支持者告诉我,他们联系了维基百科,对我的诽谤条目提出质疑,并成功地做了修改。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条目几乎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推特、脸书、Instagram同样被巴特利特差评:规则双标。
“批评美国的合法账户会被他们封号。”比如2020年初,美国暗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之后,只要帖子中表达了对苏莱曼尼的同情或者纪念,就会被删。
“然而,这些平台上公开支持自杀式炸弹袭击者、ISIS 和基地组织的账户却比比皆是、完好无损。”
·巴特利特(资料图)。
有时,巴特利特还会把矛头对准西方政客。
去年底,英国最高法院裁决,支持英国长期冻结委内瑞拉资产、继续扣留后者存放在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31吨黄金。她怒发长文,标题十分生动——《英国告诉饥饿的委内瑞拉人,你们17亿美元的黄金现在是我们的了》。
今年3月,她看到有报道说白宫找来了TikTok上的30名网红,向他们介绍俄乌冲突进展,忍不住发推特吐槽:奈飞啥时候把这拍成剧啊?
·巴特利特(资料图)。
把巴特利特当眼中钉的人,不在少数。
她曾自曝自己早被一个名为“和平缔造者”的网站盯上了,并被其列入“黑名单”。
该网站创建于2014年。近年来,不少记者、政客,甚至艺术工作者,都因各种原因被他们列入黑名单。而此前有消息称,2015年曾有被列入该黑名单的记者被暗杀。
网友们常在评论区提醒巴特利特“注意安全”,但她依旧爱往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去,寻找那些被西方媒体共谋掩盖的真相。
- 2022-04-30五一劳动节,致敬最美职工!
- 2022-04-30听,来自全国最美职工的声音
- 2022-04-30超燃MV来袭!军旅青春,自然而燃!
- 2022-04-30一图速览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当前经济工作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