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随机组合” 沪上志愿行动“全家总动员”

闵行区梅陇镇83岁的沈才南参与社区服务工作 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海战疫录)一线|见面“随机组合” 沪上志愿行动“全家总动员”
中新网上海4月10日电 (高志苗)“大家戴好口罩,有序排队检测核酸。”这是最近沈才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家住闵行区梅陇镇的沈才南是位83岁的老人,在小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一开始,他主动请缨当起维护社区秩序的“守门员”。
社区工作人员曾劝他年龄大在家休息为好,但沈老却坚持身体力行为社区作贡献。“父亲八十多岁了,还坚持做志愿者,我们后辈也不能落后。”在沈老的带动下,儿子沈伟雄、儿媳李黎和孙子沈毅彬也都加入志愿队伍中。
沈老的孙子沈毅彬是一名大学生,虽然只能利用周末和网课间隙参与志愿服务,却是一位“好帮手”。为了核酸检测通知到位,沈毅彬挨家挨户敲门提醒,遇到了外国友人时他主动上前,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协助他们完成了线上信息登记。
“家庭成员间不定时随机组合”,这是松江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师季晓童对于父母和自己近期工作生活的描述。母亲吴利珍是泗泾医院妇产科医生,父亲季兵同为中心药剂师。一家三口已很久没在家相聚,他们全家都为疫情防控工作奔波着。
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医务工作者,季晓童说她是在家庭影响下走上医务工作岗位的。在抗疫工作中,父亲与母亲身体力行不断鼓舞着她。在多次的次密人群上门采样工作中,年逾五十的季兵穿着防护服多次爬上楼梯,完成采样。母亲吴利珍在门诊工作暂停后便投身到了支援松江区各地的防疫工作中。
在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有一对“老忙人”,退休了的朱海东和妻子成为社区志愿者。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四十多年的党员,能在这个时期,在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我们一家三口,儿子在公安24小时值班,我们夫妻俩协助居委会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应急小分队。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作些贡献。”(完)
- 2022-04-10“随便喝,不要钱!”小饭店变身暖心休息室
- 2022-04-107个小时1200多公里 异地转运守护患者生命
- 2022-04-10习言道 | “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
- 2022-04-10这就是北京冬奥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