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中经评论: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2-04-08 21: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张玉芳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7年来,奥林匹克梦想一步步走来,国家也在一天天成长。我们遇到过“怎么改”的困惑,但革故的决心从未退缩,鼎新的脚步从未停滞。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在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上的经验创造和积累,正是为了推动人的发展,激发人的力量,尊重人的价值。

  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一届“在温暖中永恒”的冬残奥会,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事实上,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冬奥遗产本身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的再利用。2008年后,北京的体育事业、奥运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理念等,都在持续影响着北京居民的生活。另外,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通过技术创新和空间改造,实现冬夏场馆完美转换,提高了场馆功能的多元性。

  有了这样的科学规划,以后国人就能在家门口看顶级冬季赛事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场馆不仅属于运动员,也属于热爱运动的每一个人。比如,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4月全面开放冬奥赛时场景体验,公众可以在冰壶赛道体验冰壶运动、与“冰墩墩”“雪容融”互动、参观运动员更衣室;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将相对平缓的3公里雪道向大众开放,以便让更多人体验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当然,“冰雪盛会”留下的遗产远远超过运动本身。以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京张两地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区域交通干线逐步织密,构建起“一小时经济圈”;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成果显著,2015-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下降59%;“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节能、低碳能源等技术得以广泛转化应用……“一子落而满盘活”,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的两份优异答卷铺展在京张大地。

  这些有形的财富将会长久造福社会,那些无形的财富也会一直激励我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正是北京冬奥精神的杰出代表。应当看到,北京冬奥精神,不仅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力量。

  在更高的发展台阶上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年来,奥林匹克梦想一步步走来,国家也在一天天成长。我们遇到过“怎么改”的困惑,但革故的决心从未退缩,鼎新的脚步从未停滞。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在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上的经验创造和积累,正是为了推动人的发展,激发人的力量,尊重人的价值。我们更深知,我国改革仍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打赢了做大规模的上半场,还要打好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这考验的是干劲、韧劲、后劲。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我们走在大路上,身后是前人寄望的目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满怀豪情朝着太阳的方向。(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