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一“码”当先 推动数字化改革(现场评论)

22-03-28 13:1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红军

  乘公交、地铁、水上巴士,只扫一个码;去医院就诊、公园锻炼、老年食堂就餐,也只扫一个码……最近,浙江杭州余杭区上线“余杭一码通”,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打通各部门、各平台及手机应用之间的多“码”壁垒,使得多场景只需展示一码,折射出数字化改革的现实成效。

  问题是改革发展的动力。余杭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在领码、亮码时不方便,于是加大改革力度,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数据方面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尽力提供便捷服务,推进“余杭一码通”建设。自一码通运行以来,余杭已归集8类54项约710万条数据,聚焦一码出行、一码通办、一码核验、一码入园、一码就医、一码缴费、一码助残、健康申报等24个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改革,始终以百姓心为心,让公共服务普惠更加注重体验感,相关成果就能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只扫一个码,体现数字化改革造福于民的用心。在打通多“码”之间的数据壁垒后,余杭市民一码在手就可畅行无忧。无论办事、出行,还是上学、创业,很多领域都可以“一码通行”。比如,智慧游泳馆能通过扫码实时了解游泳者在水中的时间、状态等情况,对判断是否溺水大有帮助。深入日常生活的数字化场景,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只扫一个码,彰显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决心。推进数字化建设,并不意味着“码”越丰富越好。为实现一码通,余杭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协调卫生健康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审管办、民政局等23个部门,打通26个“码”,实现对数字资源的物理整合。此外,余杭区还核减了“数智政协”(委员码)、“家政一键通”(家政码)、“舒心养老”(老龄码)等7个项目中相关赋码建设计划。推进数字化改革,是建设数字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治理能力和效能也是一次考验。在此过程中,积极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必将有助于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效治理、智慧生活,数字化只是手段,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更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一码通建设,实质都是以数字化为抓手撬动全领域改革,进而拓展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改革,还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壁垒”,实现内外融合、上下对接,持续激发改革活力。

  “一‘码’当先。”有群众在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业务时说,使用“余杭一码通”,感受到一码通行、取号、办理的畅快。面向未来,余杭将继续发挥数字治理的优势,不断推动技术更迭、拓宽应用场景、释放数据红利,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加智能、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快看】金塔:“年公”西瓜“抢鲜”上市 【甘快看】金塔:“年公”西瓜“抢鲜”上市
  • 崇信:不负春光添新绿 植树造林正当时 崇信:不负春光添新绿 植树造林正当时
  • 【陇拍客】甘肃兰州:织密安全“防火网” 筑牢森林“防火墙” 【陇拍客】甘肃兰州:织密安全“防火网” 筑牢森林“防火墙”
  • 【陇拍客】甘肃山丹:扶贫车间变身乡村妇女致富工厂 【陇拍客】甘肃山丹:扶贫车间变身乡村妇女致富工厂
  • 兰州市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兰州市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 兰州铁路部门严格执行属地管控措施 兰州铁路部门严格执行属地管控措施
  • 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计划今年6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计划今年6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 甘肃:冷空气活跃 陇原气温多起伏 甘肃:冷空气活跃 陇原气温多起伏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2022年3月27日甘肃省新增感染1+11,具
2   【甘快看】甘肃:乘坐火车均需48小时核
3   瓜州:延伸产业链 药材变“药财”
4   【甘快看】金塔:“年公”西瓜“抢鲜”
5   平凉崆峒区:风力发电带来“好风光”
6   崇信:不负春光添新绿 植树造林正当时
7   陇南武都:奏响春耕生产“交响曲”
8   新天水微评|疫情防控,更要发扬“跟我
9   人民日报点赞天水:党员带头干 村子换
10   王国先:从严落实闭环管理措施 坚决阻
11   【陇拍客】甘肃兰州:织密安全“防火网
12   【陇拍客】甘肃山丹:扶贫车间变身乡村
13   甘肃敦煌阳关春风起纸鸢飞
14   甘肃25条举措推动 中小微企业迈向“专
15   甘肃兰州:复垦撂荒地 带来新收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