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22-03-22 11:06 来源:央视网 编辑:田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河南尉氏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沟渠成网,林田相间,现代化装备成为新农具,物联网终端实时监测水肥虫情,农技人员根据需要精准配方,通过云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系统进行田间管理。而在过去,这片土地还是“旱不能浇、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中低产田,农民种地更多是凭经验。

  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科技支撑相对薄弱、粮食产能有待提升,这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的共同课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尉氏考察时,进一步明确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首次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从嘱托农业大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到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总书记推动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为了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启动种业振兴行动……一项项着眼于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从东北粮仓到黄淮海主产区,从西北西南到长江流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良种全覆盖,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今年将有10亿亩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每亩产能提高10%—2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也超过10亿亩。如今的河南尉氏,高标准农田从2014年的18万亩增加到95万亩,占全县耕地72%。

  从农村土地改革的单项发力,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方面的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前所未有地夯实了大国粮仓的根基。14亿多中国人,只有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就更有足够底气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现有高风险区2个中风险区3个 封控区82个管控区45个 甘肃省现有高风险区2个中风险区3个 封控区82个管控区45个
  • 截至3月21日24时 本次疫情甘肃累计报告本土病例237例、无症状感染者225例 截至3月21日24时 本次疫情甘肃累计报告本土病例237例、无症状感染者225例
  • H5|兄台留步,这里有一本防疫秘籍 H5|兄台留步,这里有一本防疫秘籍
  • H5丨鲁企走进协作地·甘肃行 H5丨鲁企走进协作地·甘肃行
  • H5|甘肃传来好消息!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H5|甘肃传来好消息!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H5|全民反电诈知识问答如何“避坑”看这里 H5|全民反电诈知识问答如何“避坑”看这里
  • H5丨总书记的嘱托,甘肃人民牢牢放在心上 H5丨总书记的嘱托,甘肃人民牢牢放在心上
  • H5|新冠疫情期间,出行旅行防护小问答 H5|新冠疫情期间,出行旅行防护小问答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现有高风险区2个中风险区3个 封
2   截至3月21日24时 本次疫情甘肃累计报告
3   海报丨以花为媒,邀你赏甘肃春色
4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兰州市安宁区
5   H5|兄台留步,这里有一本防疫秘籍
6   H5丨鲁企走进协作地·甘肃行
7   H5|甘肃传来好消息!将加快构建新型电
8   H5|全民反电诈知识问答如何“避坑”看
9   H5丨总书记的嘱托,甘肃人民牢牢放在心
10   H5|新冠疫情期间,出行旅行防护小问答
11   H5丨正月十五,冰墩墩、雪容融陪你一起
12   H5|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答题开
13   【甘快看·H5】兰州 守护“零”
14   H5|2022全国两会,你最关心的事有哪些
15   H5|跟着央媒看如意甘肃绘就新蓝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