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高”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和履职效能,有力彰显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3万件2.7万人”“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32件,盘活资产1.5万亿元,让745家困境企业再获新生,35万名员工稳住就业”;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由155人增至328人”“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对诉讼能力偏弱的老年人诉请支付赡养费、残疾人维权、受家暴妇女离婚、农民工讨薪等案件,支持起诉4.4万件”。“两高”报告中每一个翔实的数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注脚,也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缩影。
如果说事无巨细的数据是法治中国迈出坚实步伐的直观反映,那么印象深刻的个案更能让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彰显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守护生物识别信息安全;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行为予以制裁;对从网上下载照片、编成“老夫少妻”恶搞发布事件以公诉案件立案,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对网络博主恶意诋毁志愿军英烈、恣意侮辱卫国戍边烈士的行为提起公诉,以法治维护英烈权益、捍卫英烈荣光……事实证明,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从发生在身边的民生小事,到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只有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事实上,每一个个案的起诉和判决,都是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示范。不管是侵害名誉荣誉,还是热心助人致伤,无论是高铁霸座霸铺,还是直播带货造假……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实则都是事关幸福安康的大事。一系列司法实践,传递出鼓励崇尚英模、邻里相助、助人为乐、志愿服务、舆论监督的鲜明导向,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让广大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就能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切实担当助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责任”……这是“两高”报告中提及的工作目标,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就一定能为法治昌明、国泰民安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关新闻
- 2022-03-09人民网评: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民生没有终点
- 2022-03-09【地评线】桂声网评:“就业优先”托举“稳稳的幸福”
- 2022-03-09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 2022-03-09【地评线】以“政策肥水”滋养市场主体“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