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开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邓晖 刘坤 张胜 尚文超 晋浩天 李晓 侯珂珂
2月20日,北京夜空澄澈,“鸟巢”溢彩流光。
在朵朵小雪花汇成的大雪花“心”中燃烧16天后,奥运火种缓缓熄灭。奥运会会旗,被郑重传递给下届冬奥会东道主——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
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成为这个春天中国送给世界的真诚礼物。此刻,盛会落幕,未来开启,奥林匹克精神以冰雪之名继续传递。各国运动员带着“双奥之城”的祝福,步入人生新赛道。
激情、梦想、友谊,交织成一曲永不止息的赞歌;过去、今天、明天,绵延出一种心心相印的期待。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以此为新起点,心手相连的人们将奔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拓展冬季运动发展新空间:
一起奔向“纵情冰雪更精彩”的未来
冰刀划过,一道道身影风驰电掣。球杆高扬,小小冰球疾速飞驰。60分钟鏖战,比分以2:1定格!一身蔚蓝球衣的芬兰冰球队高举双手、大声欢呼。
2月20日,欧洲劲旅芬兰队逆转战胜卫冕冠军俄罗斯奥委会队,夺得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冠军。这激烈的一战,也为北京冬奥会全部赛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109块金牌,无数次冲刺、跳跃与翻腾——16天里,奥林匹克让世界一次次感受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体育的魅力,充盈在冰天雪地间矫若游龙的身影里,洋溢在奥运赛场中青春飞扬的面庞上。
平均年龄25.2岁、74.43%的运动员首次参加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上,年轻的中国代表团不仅首次实现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更凭借热爱与坚持摘得9金4银2铜,拿下了一个个“第一次”“历史最佳成绩”。
拼下一金一银,一鸣惊人的苏翊鸣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开幕式主火炬手之一赵嘉文站在了北欧两项赛场上,这个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就存在的项目,在近一个世纪后终于有了中国选手的身影;一连参加6个小项,高山滑雪运动员孔凡影始终咬牙坚持,只为“每场比赛都能出现中国人名字”;经历了脚伤、腰伤、手术、恢复,“葱桶组合”隋文静/韩聪完美演绎成套节目、一次次刷新世界最高分,为中国队摘得第9金……
他们,用坚实臂膀托举起渐露峥嵘的中国冰雪运动,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傲人风采。
体育的精彩,镌刻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运动健儿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无所畏惧中。
约3000米长的高山滑雪主赛道上,沙特阿拉伯运动员法伊克·阿卜迪蜿蜒而下。尽管只拿到第44名的成绩,但代表沙特阿拉伯——这个热带国家首次出现在冬奥会上,他已经创造了历史。
在本届冬奥会上,有19个“一人代表团”,尽管这些“极少下雪”的国家尚未获得过冬奥奖牌,但走上比拼大赛场、融入冬奥大家庭的渴望从未减退。他们的出现,让世界冬季运动覆盖面更广、发展潜力更足。
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这句话一次次得到印证——
12分30秒74!速度滑冰男子10000米比赛,瑞典选手范德波尔一骑绝尘,创造了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诞生的首个世界纪录。
四金王诞生!2月18日下午,29岁的挪威选手约翰内斯·廷内斯·伯厄摘得了自己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4枚金牌,以4金1铜的成绩让冰雪沸腾……
整个赛程期间,各国健儿屡屡创造新纪录,将世界冬季运动竞技水平推上历史新高度。同时,女性运动员比例达历史最高、有女性运动员参与的项目为历届最多,“她力量”闪耀赛场,为体育运动性别平等树立典范。
赛场上勇于拼搏摘金夺银,赛场外同样成绩斐然。每届奥运会都会留下丰富的奥林匹克遗产,北京冬奥会亦如是。
“冰丝带”光影流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视群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这些场馆将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为大众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仅从“水立方”变身为冬奥冰壶场馆“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预计今后每年便将接待冰上运动爱好者超10万人次。
除了这些有形遗产,逾三亿人的冰雪热情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你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冰雪运动国家”。正如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所说,如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借冬奥契机,河北张家口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总长度164公里,建成滑冰馆20座,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突破220万人。
乘冬奥东风,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已建设54家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量达10万人次。虎年春节期间,吉林省各大滑雪场“一板难求”“一椅难求”,场面火爆。
新疆阿勒泰地区,中小学冬季体育课搬进了滑雪场。从了解毛皮滑雪板,到体验单双板平地滑雪,再到高山滑降、越野滑雪,各类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尽情拥抱冰雪。
浙江8个地市建有冰雪运动场所,共有滑雪场16家、滑冰场7家,其中6家室内滑雪场四季开放。2020至2021雪季,共有143.3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活力,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谷爱凌、苏翊鸣等新锐小将屡创佳绩,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种下冰雪运动的种子,鼓舞他们从观赏者变为投身者。
看,冰场里有了更多穿着冰鞋的少年;瞧,雪场里有了更多滑着雪板的孩子。因为他们,中国冰雪运动未来可期。
“中国实现了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这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是本届冬奥会为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这将大大改变全球冰雪运动发展和产业格局,引领全球冰雪运动进入新的时代。”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
赋予奥林匹克主义新内涵:
一起奔向“人的发展更全面”的未来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言语谆谆。
古老而常青的奥运会,不只是体力、技巧的竞赛场,更是智慧、情怀的展示台;超越竞技层面的奥林匹克主义,将运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趋向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1935年,顾拜旦对奥林匹克主义作了简明概括: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观念;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愉快和希望的哲学”。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的呼吁跨越时空而来,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激荡起深远而悠长的回响。
这种回响,体现在冰雪健儿们对待比赛、对待胜负日益成熟的心态上。
“这是一次美好的旅程,我在北京实现了奥运梦想!”22岁的多诺万·卡里略作为墨西哥30年来首位参加冬奥会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亮相北京冬奥会,“我的目标是带动更多墨西哥人关注冰雪运动,激励更多孩子去探寻梦想,找到激情与快乐。”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我的动作从来没有女孩挑战完成过!”2月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摘金后,浑身洋溢的快乐与朝气感染了很多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运动本身的享受,是支撑她一路拼搏的强劲动力……
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最可贵的不是成功,而是拼搏。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现场,年近50的德国速滑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微笑着冲过了终点,这是她第八次征战冬奥。她的锲而不舍,赢得无数点赞。
四次出征冬奥的31岁老将齐广璞技压群雄,以129.00分的高分摘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时隔16年,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运动员再度登上冬奥会最高领奖台。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竞技赛场上的每一次挑战,都是身与心的对垒、精神和意志的角力。
赛场上的竞技酣畅淋漓,赛场之外,人们对奥运的理解越来越深,和奥运的距离越来越近。
这个春节,“看冬奥”与“上冰雪”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两大主题——跟着赛事心弦紧绷,感受体育的力量、技巧与激情;转头来,将其转化为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昂扬进取的人生态度。
推广奥林匹克“卓越、尊重、友谊”的价值观、让青少年深度了解奥林匹克历史文化,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累计达835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2所,共迎未来“姊妹校”470所。日渐深入的体育教育,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强健体魄、激励进取、锤炼意志、砥砺创造的全方位锻炼。
一位亲身参与冬奥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曾经,“躺平”“躺赢”成为一些同龄人的口头语,可是,冰雪赛场上那些精彩绽放的健儿们,分明在用行动证明——你若躺平,必将远离精彩。
2块钢板,22根钢钉!中国老将贾宗洋左腿的一张X光片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位人称“最敬业‘钢铁侠’”的运动员四战冬奥、抱憾而归,却说自己“无怨无悔”——“荣幸大过遗憾”。
滑雪运动员徐梦桃的运动生涯中,伤痛一直缠绕着她,4次大手术,半月板切除近70%,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拿下难能可贵的奥运金牌……
这样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深烙。谷爱凌等青年运动员的成长,更让很多家长深受触动:我们来不及向谷爱凌学习了,倒是该好好向谷妈妈学习怎么培养孩子。
“转变只盯着学习成绩的培养思路,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让孩子有兴趣、有热爱,享受热爱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如是感慨。
6岁的小朋友王晓宇观看比赛后问妈妈:为什么这些哥哥姐姐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妈妈说:“因为他们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而且一直为此努力!你的人生也一样,为梦想拼搏,是最幸福的事。”
人们为什么需要奥林匹克?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怎样从奥林匹克中获得更多启发?
筹办冬奥过程中,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冬奥带来的益处,不只是人类体能极限的不断突破,更包括随之提升的文明程度、健康理念、社会发展、精神意志等,而这些,必将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以奥林匹克之名,探索人类身体与精神的边界。每一次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超越地缘、种族、利益之上,值得被铭记。这一切,启发人类社会行动起来——去除体育的政治化倾向,为发挥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营造条件、提供保障,推动奥林匹克事业永续辉煌。
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一起奔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桃桃!奥运冠军!”2月14日,徐梦桃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后,名列第4的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欢呼着冲过来,和她紧紧拥抱:“我为你骄傲!”很多网友热泪盈眶:“这才是奥运本来的样子!”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这样的友爱瞬间俯拾皆是——
2月8日,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现场,意外失误的法国运动员泰丝·勒德掩面哭泣。谷爱凌上前拥住她,送去暖心鼓励;在乌东局势扑朔迷离的当下,俄罗斯奥委会队运动员伊利亚·布罗夫和乌克兰运动员阿布拉缅科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紧紧拥抱、共享胜利喜悦;美国滑雪名将肖恩·怀特传奇谢幕,泪洒赛场,第一时间鼓掌致敬的,是赛场上的“对手”们……
“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使命,让人们在和平竞争当中团结一心。奥运会总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绝不会筑起一道道高墙。”巴赫感言。
对于世界而言,奥运最深的魅力正在于此——以体育和友谊为桥,持续深化人类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智慧与信心。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真实写照,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生动诠释,是“一起向未来”的完美演绎。
赛场内外的“沉浸式体验”,让这种团结更有力、更真切。
“非常感谢这里的一切!无法用言语表达!”冬奥村房间里诚意满满的细节,让捷克花样滑冰运动员纳塔莉·塔施莱罗娃倍感惊喜。
“对滑雪运动员来说,这里堪称完美。”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毫不掩饰自己对北京冬奥高山滑雪场地雪况的赞赏之情。
“非常成功,非常满意,非常了不起。”巴赫认为,“此次北京冬奥会已经向全球传达出这样的精神: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人人都作出贡献,那么就可以成功举办盛大的赛事!”
中国向世界递交了一份优异答卷。而这背后,是无数“答卷人”的团结一心。
——严格防疫确保开赛。“一下飞机,就进入闭环,每人都要戴上N95口罩,定期接受核酸检测。”BBC记者谈起感受。很多人公认,冬奥村和相关场馆“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热情服务彰显友善。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回国了。几天来,她仍对冬奥之行念念不忘,并许下“再次来中国旅游”的愿望。最感动她的,是开幕式上志愿者的热情问候。这样的美好体验,被1.8万多名志愿者送给了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友人。
——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在延庆高山滑雪赛道,冬奥滑雪医疗“梦之队”的医生们随时待命,一旦有选手受伤,他们便踏上滑板急速飞驰,执行救治任务。美国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参赛时不慎受伤,接受救治后,感激之情溢满心头……
这份答卷中,“绿色”是关键而亮丽的一笔。
从崇礼小镇草木丰茂,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7%,到“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完全实现赛事场馆可再生能源“绿电”供应;从首钢工业遗址变废为宝,筑起滑雪大跳台,到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碳排放量趋于零……北京冬奥生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了“北京标准”。
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由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也投射出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的文明胸襟。
蕴含“天人合一”“开放包容”寓意的“飞扬”火炬,自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一路播撒梦想,终于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璀璨光芒。
赛事场馆,“雪飞天”演绎敦煌壁画古老传说,“冰丝带”在月华流转中营造唯美意境,“雪游龙”“雪如意”让经典的中华文明意象亲切呈现。
奥运村里,红灯笼、中国结、热饺子、小汤圆渲染出喜庆红火,极具中国特色的“冰墩墩”“雪容融”成为深受各国来宾喜爱的“世界级网红”……
中国文化的广博与深邃,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核相互融通,古今、中西之间实现了对接、互补与升华——世人感受到人类创造力源泉的持续喷涌,文明多样性不断丰富。
今天,面对着这个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时常有不同利益折冲斡旋、不同理念冲突激荡,然而,奥林匹克的光芒再次告诉我们: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一心、携手同往,才能扬起胜利风帆,在瀚海中劈波斩浪、浩荡前行。
心相交、梦相融。珍藏起北京冬奥会的宝贵记忆,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奏一曲百花齐放、激昂雄浑的命运交响——与世界一道,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北京2月20日电)
相关新闻
- 2022-02-21综述:中国军团铸就冬奥新辉煌 奥林匹克书写精彩新一页
- 2022-02-21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北京第24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 2022-02-21英国学者: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影响世界
- 2022-02-21冬奥快评丨世界美好因你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