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2-02-20 21:56 来源:光明网 编辑:田洋

   作者:黄瑾(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陈静静(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区域发展处)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人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协同共进的经济与环境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动力,共同发展的国家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目标,三者构成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提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这表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各部分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这表明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面临挑战的严峻性出发,强调“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实践证明在工业文明下,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各国只有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才能共建生态良好的美丽地球家园。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受保护主体看,一是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表明,自2000年以来,淡水物种种群、陆地物种种群和海洋物种种群分别下降32%、39%、8%。在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估的12万种物种中,约有27%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物种灭绝速度大大超过自然灭绝速度。二是全球气候变暖持续。研究表明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近年来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两百万年来最高水平。整个气候系统各圈层均发生显著变化,大气圈陆地地表气温上升,海洋圈海表温度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冻圈海冰范围缩小、冰川退缩。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全球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均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和全球碳汇水平下降,生态破碎严重,生态赤字持续攀升。

  从实施保护主体看,一是人类生态保护意识还需提升。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生态保护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未能充分认识生态保护意义,导致生态保护屈从短期利益,产生蓄意破坏行为。另一种是受原有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习惯影响,大量无意识破坏行为屡有发生,如热衷食用野生动物、放火开荒等行为对生态造成持久性破坏。二是全球协作机制需要加强。当前生态保护主要依赖主权国家,但地球上还存在大量公共领域,加之区域生态系统互相影响,客观上要求跨主权多边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效框定各方义务责任,避免囚徒困境。然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协作机制采取不同态度,由此造成谈判周期长、合作成本高,许多承诺进展缓慢,陷入集体行动困境。2017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违反协定“只进不退”棘齿锁定机制,对全球生态合作造成极为不良的示范。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经验

  积极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验。一是顶层设计、统筹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治理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中国以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引,出台《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重要政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统筹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为标志,出台《长江保护法》等多部法规,逐步构建起以《环境保护法》为主干,单项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制度集成体系,为保护生态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优化整合生态治理监管机构职能,新设生态环境部,开展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建立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健全。

  二是全方位保护生态,力度空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保护关乎民族发展千秋大计,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中国生态治理涉及大气、水流、土壤、物种等多个方面,先后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其涉及面之广,举措之多,力度之大世所罕见。

  三是重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地结合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烟工业、旅游观光业,努力形成新兴经济增长点,让生态转变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厘清群众利益与生态保护关系,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生态保护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双赢局面。

  积极与他国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生态保护是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各国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汲取经验智慧。中国气候环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居世界前列,治理经验能够为其他国家生态保护提供宝贵借鉴。一是分享理念价值。在多个重要场合向世界分享生态文明、生命共同体等重大理念。理念认同是行动的先导,共同理念是合作的基石。中国政府向全球发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生态报告、《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大力提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同筑人类生态文明之基”,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在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呼吁各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些重大理念内涵深刻,体现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在中国大力提倡下,世界各国逐步认可接受。“生态文明”首次作为联合国各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主题,彰显中国理念的世界意义。

  二是分享做法行动。向世界主动分享中国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的成功举措。开展以生态为主题的外事活动,主办高规格高峰论坛、国际会议介绍中国方案,邀请国际组织专家、驻华使节实地深入了解中国生态保护成就;聚焦典型生态问题,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年度报告》、《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世界提供可复制可操作做法;推广绿色科技成果运用,携手保护生态,如菌草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在多个国家应用,成为绿色援助典范。这些做法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也有力推动了生态保护国际合作进程。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履行国际生态保护职责。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充分尊重和推动国际公约落实。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融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推进绿色转型,确保践诺履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宣布,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中国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爱知目标”执行情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二是从单纯参与者向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多重身份转变。中国在推动《巴黎协定》达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牵头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主动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领头雁”作用日益显现。

  三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优化。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义务也各不相同。中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权益,坚定维护正义,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治理责任与发展能力的匹配原则贯穿各环节,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广泛谋求共识,增强建设美丽世界的动力。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需要多方合作,但各国在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履约义务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对话方式,充分倾听各方利益诉求,找到分歧焦点所在,尊重彼此关切,谋求最大共识,让各国充分意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各国是风雨同舟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共建生命共同体总体性目标达成,顺利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实现总体目标框架下,还需充分考虑各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能力,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弥合长期以来南北对话分歧。民间交流机制作为官方交流机制的重要补充,应当予以重视,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旅游贸易、志愿服务,让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在世界人民心中扎根,让民心民意成为共建的最强动力。

  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全球环境治理的合力。迄今为止联合国仍然是多边合作的最大舞台,在联合国框架内有效推动国际协作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最优解。要坚持多边主义引领,推动各方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加强多边对话合作,促成《巴黎协定》、《昆明宣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开展工作,加强在科学研究、治理灾害成果、信息数据方面交流分享。“一带一路”由中国发起,100多个国家地区参与共建,绿色合作具有机制优势。要与相关国家地区加强政策对话、落实谅解备忘录,协调解决区域范围内生态保护问题;积极对接沿线国家能源需求,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能源优势互补。中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要打造南南合作治理新样本,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在治理知识、治理经验、治理政策方面合作,持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人才援助,通过“授之以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实现命运体共建。

  推动绿色发展,培育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遭遇深度倒退,人类面临自然环境危机和经济发展危机双重压力,依靠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三者统一刻不容缓。要推动绿色产业革命,壮大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优化生产工艺、改造生产流程,努力构建从研发设计到运营回收的全绿色产业链。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从法律、税收、金融、价格形成、审查监察等方面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构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力度,供给端需求端双向发力,为生活方式升级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培育生态道德,倡导绿色低碳行动,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文明健康风尚形成,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生态保护格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再出新作 《裴正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集》系列丛书发布 甘肃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再出新作 《裴正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集》系列丛书发布
  • 【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敦煌:雨水时节育苗忙 【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敦煌:雨水时节育苗忙
  • 【陇拍客】银装素裹 雪后敦煌景如画 【陇拍客】银装素裹 雪后敦煌景如画
  • 最高补助不低于30万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揽才” 最高补助不低于30万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揽才”
  • 兰州市房屋征收中心安排部署全年重点工作 兰州市房屋征收中心安排部署全年重点工作
  • 开学季 兰州公安交警开启“护学模式” 开学季 兰州公安交警开启“护学模式”
  • VR虚拟消防体验让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更生动 VR虚拟消防体验让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更生动
  • 兰州市发布2022年春季学校开学返校饮食安全提示 兰州市发布2022年春季学校开学返校饮食安全提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快看】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2   【甘快看】甘肃敦煌:雪后大漠彩云飞
3   【甘快看】甘肃陇南:官鹅沟雪韵
4   【甘快看】兰州“直播带岗”觅人才流量
5   【甘快看】兰州高新区:谋“项”而动 6
6   【短视频】高昂“农”头 突出“特”色
7   【甘快看】抓好重大项目 激发澎湃动能
8   新华视点|从唤醒到惊艳 大山里的交响
9   【甘快看】千里陇原劲刮冬奥风
10   【甘快看】甘肃科技集团生产经营首月“
11   【甘快看】到2025年甘肃将建长城、长征
12   【短视频】甘肃:以“强科技”为牵引
13   【短视频】“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14   【甘快看】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15   甘肃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再出新作 《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