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正月初一拜大年

22-02-01 17:57 来源:光明网 编辑:宋芳科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每年的正月初一,老百姓的习俗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在开财门之后,接着就是拜年活动。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正月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拜年习俗的历史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这拜年一般是先从自己家里开始。在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传统拜年的流程与讲究

  中国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东汉时称为“刺”,故卡片又称“名刺”。明代人们又以投谒代替拜年。大户人家在门口特设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正月初一拜大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微信、短信拜年等。尤其是疫情当下,更是提倡视频通话或者以各种网络的方式互道祝福。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亲友相互道贺。如今,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表达出了人们对于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去一年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开启了新的乐章。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网络中国节·春节】派出所里的“年夜饭” 【网络中国节·春节】派出所里的“年夜饭”
  • 《兰州日报》携手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恭贺新年 《兰州日报》携手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恭贺新年
  • 兰州过大年:不管在哪,难舍一份家的情怀 兰州过大年:不管在哪,难舍一份家的情怀
  • 除夕夜的西固城 除夕夜的西固城
  • 非遗剪纸迎虎年 虎虎如生 非遗剪纸迎虎年 虎虎如生
  • 白银景泰县广场早夜市火热经营迎新春 白银景泰县广场早夜市火热经营迎新春
  • 【新春走基层】为市民的年味添一抹花香 兰州高新区定远镇猪咀岭村花卉产业正兴旺 【新春走基层】为市民的年味添一抹花香 兰州高新区定远镇猪咀岭村花卉产业正兴旺
  • 甘肃省气象局发布春运专题气象服务未来一周陇东南局地有小雪 甘肃省气象局发布春运专题气象服务未来一周陇东南局地有小雪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中国新闻]新春走基层 除夕保电人:万
2   【网络中国节·春节】派出所里的“年夜
3   满满年味!“赏年画 过大年”新年画作
4   《兰州日报》携手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
5   兰州过大年:不管在哪,难舍一份家的情
6   除夕夜的西固城
7   宣传片《甘肃非遗》恭贺新春大吉
8   春节假期 兰州公安出入境“五项举措”
9   非遗剪纸迎虎年 虎虎如生
10   白银景泰县广场早夜市火热经营迎新春
11   春节假期 保险、银行服务不停歇
12   【新春走基层】为市民的年味添一抹花香
13   开车捡手机“捡”出大事故甘肃省公安厅
14   走“后门”能赚大钱?假的!甘肃省公安
15   甘肃省气象局发布春运专题气象服务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