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国家“团购”挤水分,让百姓用得上好药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要用有限的医保资源满足最多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是一道世界难题,同时也考验着业内各方的勇气决心和责任担当。期待带量采购这个“小切口”能够牵引相关改革,促使生产流通、价格形成、医保支付、质量监管、供应保障、合理使用等政策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
老话讲,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因“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等“砍价金句”走红的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已成功通过试用期,正式就任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这赢得了网友们一片赞誉。
医保谈判“得民心”,正是我国不断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缩影。三批集采次次瞄准“用药痛点”,400余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约50%;医保谈判再纳新药好药,首次为高值罕见病救命药“亮绿灯”;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再度“发力”,人工关节平均降价82%……2021年,医药领域交出的“民生账本”可圈可点,这背后“增”的是民生福利,“减”的是百姓负担。
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医保基金购买的需求侧,一头连着医药产业和医疗服务的供给侧。集中带量采购,也就是国家“团购”,通过以量换价,挤压药品虚高“水分”,减轻患者负担。另外,带量采购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基础上的: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规则。谈判结果自然是多方共赢。与此同时,带量采购挤掉了流通过程中的灰色费用空间,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
当然,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此,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不论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还是“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抑或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每一项对应的都是民生关切,旨在让老百姓用得起药,用得上好药。
近日,湖北牵头19省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开标,采购规模近100亿元。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据19省联盟年度需求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26亿元。应当看到,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从最初的化药集采,到高值医用耗材、生物制剂集采,再到中成药集采,构建出了全方位推进医药集中采购改革的“拼图”。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集采中选意味着拥有巨大市场用量,只要确保产品质量与供应,严格履约,实现盈利有保障。以前,由于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家的产品差不多。今后在新采购方式、新竞争形式下,企业必须做好药品研发,布局好产品管线,管理好供应链,才能在集采中胜出。而且,中选企业一旦出现违约,将会被依法依规处理,这也是对诚信经营企业的尊重和保护。
我国人口世界最多,参保人数世界最多,而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要用有限的医保资源满足最多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是一道世界难题,同时也考验着业内各方的勇气决心和责任担当。期待带量采购这个“小切口”能够牵引相关改革,促使生产流通、价格形成、医保支付、质量监管、供应保障、合理使用等政策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相关新闻
- 2022-01-14人民财评:点燃中国经济增长“双引擎”
- 2022-01-14武汉向东 “新”光灿烂 2021这些精彩瞬间诠释不一样的新洲
- 2022-01-14我在你身边:社区工作者这样说
- 2022-01-14西安市雁塔区:社区里有个“红人”张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