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要闻

真相 | 美国印第安儿童要多幸运才能活着走出“寄宿学校”?

21-12-15 17:18 来源:海外网 编辑:张兰琴

  真相 | 美国印第安儿童要多幸运才能活着走出“寄宿学校”?

  美国印第安寄宿学校分布情况(来源:美国全国土著居民寄宿学校治愈联盟网站)

  在刚刚惨淡收场的所谓“民主峰会”上,美国大打“新疆牌”。众所周知,关于新疆的真相,无论是中方、还是国际有识之士,已经澄清了一次又一次。美国为何视若无睹,如此“执着”于炮制新疆“人权问题”的世纪谎言?美国一些人心里的隐秘角落,打的或许就是“贼喊捉贼”的主意。

  且不说美国历史上对印第安人如何赶尽杀绝,不久前美媒爆出的一则丑闻让美国对印第安人在文化上进行“种族灭绝”的新罪证浮出水面。据美国广播公司(ABC)11月14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内布拉斯加州一所寄宿学校死亡的102名原住民学生名单。另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这些孩子除了死于肺结核、流感、心脏病等疾病,还有一些死于枪击、溺水、车祸,内布拉斯加州印第安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朱迪·盖亚什基博斯(Judi gaiashkibos)表示,“有的孩子可能自杀了。”

  在美国印第安寄宿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逼得年幼的孩子要用死亡来寻求解脱?

  从1819年“印第安人文明开化法案”开始,美国实施一系列旨在所谓同化印第安人的法律政策,在全国范围设立或资助寄宿学校,强行安排印第安儿童入学。到1926年,将近83%的印第安学龄儿童就读于寄宿学校。

  事实上,入读寄宿学校的步骤和进监狱差不多:这些孩子被警察强行带走,扔进火车或货车送进学校,而父母、亲人想要探望他们则困难重重;当孩子们进入学校,他们的个人物品便遭没收,然后必须穿戴统一分配的粗劣制服。在一些学校,学生们则接受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在这里,原住民的文化被唾弃,信仰被禁止。他们的传统长发被剃去,也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名字,由学校给分配一个“白人名字”,原住民语言也不允许出现,只允许讲英语,学习基督教文化。用美国陆军上将理查德·亨利·普拉特(Richard Henry Pratt)的话来说,这是“杀死一个印第安人,拯救一个新人类”。为了“杀”得彻底,学校里的“教育者”们显然煞费苦心,不同寄宿学校的幸存者都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当他们不慎用原住民语言交谈,就会挨打。有幸存者回忆称,自己被逮到后,被用肥皂洗嘴。

  在寄宿学校,残酷的体罚应用的场合很多,很多小事也会招致皮肉之苦,例如在雪地里玩耍、床铺不整齐,惩罚的方式不一而足:掌掴、鞭打、关禁闭等等。在教师的“管教”下,学生们必须服从极为严苛的生活安排与繁重的体力劳动。学生们被要求做挤奶、熨衣服、操作危险的机器等工作,并用工钱补贴学校。在希洛科印第安人农业学校,“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甚至会在周末被派去做开采石矿一类“残酷”的劳动。在劳动之余,这些学校却并未给孩子们提供真正的教育,只是把他们当童工对待。

  除了要忍受粗暴的对待和繁忙的劳作,寄宿学生连基本健康都得不到保障。学校必要生活用品短缺,学生们有时只能靠吃胡萝卜来充饥,还缺乏毯子、被褥来御寒,饥寒交迫使孩子们免疫能力低下。加上学校卫生条件恶劣、人满为患,孩子非常容易得病,甚至因此丧命。1915 年,美国印第安寄宿学校的肺结核发病率是非印第安人的四倍或更多。十分之三的学生患有沙眼,麻疹、水痘、腮腺炎、天花和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是全国发病率的两倍或三倍。学生们经常为自己的同学制作棺材,“死亡是你回家的唯一办法……他们会在很久之后才放你回家,在那之前如果想走,要么得病,要么死亡”。

  更可怕的是,虐待与性侵的悲剧也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一名圣佛朗西斯印第安学校的幸存者回忆称,神父和修女会在夜间带走年轻的女孩,当她们回来的时候,她们躲在床上哭泣并拒绝透露发生了什么。内布拉斯加州一所寄宿学校的学生回忆称,一个神父在一些小男孩13岁生日的时候性侵了他们。

  白人对北美原住民的屠杀持续了数百年,但这种以儿童为对象、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将伤痛烙印在印第安人的基因里代代相传。美国先后共开设了367所印第安寄宿学校,分散在29个州,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历史学家普雷斯顿·麦克布赖德估计,在这类学校,可能多达4万名儿童直接死亡或死于居住环境糟糕,实际死亡人数恐怕更高。还有多少戕害生命的魔鬼未被惩罚?还有多少罪恶未被揭发?

  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延续至今的系统性、长期性种族主义问题。今天,在美国所有族裔群体中,印第安人的预期寿命最短,贫困率和青年酗酒率最高,社区医生与患者比例最低。不久前,联合国少数群体问题特别报告员表示,“几个世纪以来,美国原住民一直经历着剥夺、残暴甚至种族灭绝。”美国一些州、城市、社区、街道的名称来自印第安人词汇,印第安人形象和元素广泛出现在电影、广告甚至车辆名字中,但现实中的印第安人依旧深陷歧视,不过是从“被灭绝”到“被遗忘”而已。

  (文/何所思)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一会一节”业务知识培训班举行第四场专题讲座 “一会一节”业务知识培训班举行第四场专题讲座
  • 甘肃新能源年发电减排二氧化碳近4000万吨 甘肃新能源年发电减排二氧化碳近4000万吨
  • 图解|八个板块“解密” 甘肃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图解|八个板块“解密” 甘肃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 兰州市城关区统战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开班 兰州市城关区统战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开班
  • 【甘快看】静宁县:“雪亮工程”为城市更新开启“智慧之眼” 【甘快看】静宁县:“雪亮工程”为城市更新开启“智慧之眼”
  • 图解|甘肃4A级旅游景区将添这11个新成员 你都了解吗? 图解|甘肃4A级旅游景区将添这11个新成员 你都了解吗?
  • 甘肃民勤戈壁温室“水果西红柿”解锁乡村惠农“密码” 甘肃民勤戈壁温室“水果西红柿”解锁乡村惠农“密码”
  • 今年甘肃省160余家“甘味”企业参与产销对接洽谈 签约金额达20.5亿元 今年甘肃省160余家“甘味”企业参与产销对接洽谈 签约金额达20.5亿元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一会一节”业务知识培训班举行第四场
2   兰州市创新推进褒扬纪念工作
3   甘肃民勤香菜探路戈壁“创意农业”:从
4   甘肃新能源年发电减排二氧化碳近4000万
5   农业机械化助力陇南西和县药农增收
6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牦牛产业专家工作站
7   【甘快看】漳县:“暖心食堂” 让老人
8   【甘快看】金塔:为民实事有“滋味”更
9   【小康圆梦·看甘肃】会宁:“搬”出来
10   【小康圆梦·看甘肃】临泽新华镇:冬闲
11   【小康圆梦·看甘肃】临泽:水美乡村入
12   【甘快看】庄浪:培训送到家门口 果农
13   【甘快看】高台:新能源产业助推生态工
14   【甘快看】瓜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忙
15   【甘快看】瓜州:书香飘“农家” 村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