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出发地,再出发——赣南老区奋进新征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出发地,再出发——赣南老区奋进新征程
新华社南昌11月29日电 题:出发地,再出发——赣南老区奋进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沈锡权、李兴文、高皓亮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江西赣州是一片遍洒英烈鲜血的大地。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外的广场上深情寄语: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再出发!
启新程,多壮志。
初冬时节,记者穿行在赣南大地,一路追寻中深切感到,在这片写满忠诚和信仰的红土地上,有一种信念坚如磐石,有一种豪情气贯山河,昔日长征出发地正激情满怀奋进新征程。
红色土地开启高质量发展
11月27日8时30分,赣深高铁G9857次第一趟满图试运行列车从赣州西站开出,这意味着全线通车运营已进入倒计时。届时,赣州至深圳铁路最快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近7小时缩短为约2小时。
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在该县文化艺术中心进行第500场《长征组歌》公益演出(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一条高铁,见证赣南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联动融合。曾经的山高路远之地已通江达海,格局大变。
“开放之路”势头正劲——
在赣州市南康区,依托赣州国际陆港,来自俄罗斯、芬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木材在此集散,加工成家具再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700亿元跃至逾2000亿元。
人们在江西省瑞金市参观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在龙南县,当地依托靠近大湾区区位优势,批量承接引进14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从覆铜板、线路板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双向开放,一个个产业蓄势、蝶变。
在江西省于都县一家服装生产基地内,生产小组小组长在巡查生产线(2020年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创新之路”潜力无限——
今年上半年,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超18亿元,同比增长87.75%;研发费用约7800万元,同比增长106%。公司副总经理吕锋说,2019年,总书记来我们公司考察时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两年来,我们在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凭借稳定产能和研发能力,公司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保持较为领先的地位。
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的罗坑体育特色小镇,游客在体验户外蹦床项目(2020年1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创新挖潜,机遇自来。赣州市主动招大引强,加速科创平台建设: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入驻……目前,仅国家级科创平台载体就达20个。
“绿色之路”生机盎然——
崇义县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风景如画。原先这里曾是一片荒滩,鲜有人来。
人们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参加纪念活动(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赣南,不负青山。2017年以来,当地仅在治山理水上的投入就超139亿元。
近年来,赣州已有34平方公里废弃矿山重披绿装,4300多座崩岗劣地长出绿树,全市87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赣江、北江、东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双100%”。
这是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果蔬种植基地(4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既要富起来,更要美起来。”新征程上,赣南老区笃行致远。
忠烈之地奔向更美好生活
一年好景,又到橙黄橘绿。
走进安远县鹤子镇阳佳村智运快线基站,48岁的果农郭东亮指着空中沿索道滑过的“穿梭机器人”感慨,谁能料想脐橙还能这般“飞”出山窝窝。
赣南,曾是偏远的代名词。曾经果农快递脐橙到周边省份要三五天时间,如今村里发货,借助农村智慧物流网络24小时内就能送达。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家具产业园,工人将即将出口的成品家具装车(2020年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机器人送货,果蔬“坐缆车”……随着赣南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曾经困扰群众的行路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不断推进的5G、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基建“织出”发展快车道。
以产业为龙头,赣南老区引导资源下沉,不断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潜能。
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1万多亩蔬菜大棚延绵起伏,吸纳了3000多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
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下茹村,果农在采摘脐橙(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从无到有,赣州蔬菜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全市仅2020年就新发展以职业菜农为主的种植主体6446户。
作为“世界橙乡”,赣南脐橙带动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已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
新变化、新气象不断涌现,一座座村庄旧貌换新颜。
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果蔬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茄子(2020年10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一边是66栋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的客家小楼,一边是7栋低矮破旧、留作记忆的危旧土坯房……在瑞金市华屋自然村,新旧对比穿越时空。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感人故事:80多年前,17位农家子弟参加红军,出发前在岭上栽下17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活着的要为牺牲的孝亲敬老。
17位子弟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青松掩映,曾经数代人住着低矮破旧、透风漏雨土坯房的华屋如今已处处皆“华屋”。
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游客在参观草鞋组成的“草鞋墙”(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改善民生,赢得民心。
“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行走赣南,群众把对党的感激写成对联贴在门上。
奋斗之地“争创一流”
赣南是一片沉淀着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这是江西省瑞金市华屋自然村(2019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于都河畔,惊涛作证。87年前,一支铁流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那场九死一生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远征。
46岁的肖庆根是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肖汗尧的后代,在于都县仙下乡西洋村担任了5年驻村第一书记。
游客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当年爷爷他们,到底靠什么坚定从容地出发?迎着枪林弹雨义无反顾向前冲锋?”在西洋村的日日夜夜里,在老乡家的柴米油盐里,肖庆根找到了答案。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长征渡口(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这答案写在一首传唱80余年的山歌中:“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山歌悠扬,见证记录历史;作风优良,护航再创“第一等的工作”。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内工作(2019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签约仅一周时间,玖歌时装公司便在兴国县“落地开花”,当地党员干部每月上门走访,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有好的干部作风,才能有好的营商环境。”这家公司高管曾凡东说,企业将继续加大投入,增设9条生产线。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员工通过手机直播的形式推销家具(2020年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在今日的赣南随处可见。为提高行政效能,赣州创新实施“中介服务超市”“错时延时服务”等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90%以上……
着力打造新时代“第一等”的营商环境、“第一等”的工作作风、“第一等”的民生福地……赣南老区连续四年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第一方阵”,加速振兴发展的赣南已成江西经济发展的强劲板块。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火燃村一家菌菇企业,工人在查看金针菇长势(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时光奔腾,不朽的是奋斗精神;重整行装,需要的是锲而不舍。
荣光已经书写,未来还将见证。阔步行进在新征程上的赣南老区,矢志不移接续奋斗,必将创造新的更大辉煌。(参与记者:余贤红、赖星)
相关新闻
- 2021-12-01海评面:多国政要力挺北京冬奥,“抵制”闹剧不得人心
- 2021-12-01望海楼:中非关系为什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深?
- 2021-12-01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引发非洲各界热烈反响
- 2021-12-01全球连线|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成果 展望未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