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留在中国的决定让我拥有一段值得讲述的人生”——留华美国学生韩诚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0日电 通讯:“留在中国的决定让我拥有一段值得讲述的人生”——留华美国学生韩诚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 胡友松
1979年2月23日,弗兰克·霍克(中文名韩诚)和其他七名美国学生一起抵达白雪覆盖的北京首都机场。他们是中美建交以来首批到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此后40年里在北京的工作生活经历,让韩诚感到自己拥有了“一段值得讲述的人生”。
来中国前,韩诚在就读美国斯坦福大学时便曾选修当代中国政治方面的课程。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研究中国。“刚到中国时,我说不了多少中文,也许能认一些汉字,仅此而已。”韩诚笑着说,现在,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点京腔。目前,他仍是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斯坦福商学院中国项目的主任。
韩诚回忆说,他到中国后不久被北京大学世界经济系录取。“古典经济学家洪君彦教授是我的导师。他是个和善的人,对我们非常友好,特别照顾我们这些离家万里学生的感受。”
在北大学习一年后,韩诚在洪教授邀请下,留下来在北大教了一个学期的新古典经济学。
结束在北大的教学后,韩诚加入友升公司,在这家帮助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的公司里,韩诚参与了北京吉普汽车公司项目的谈判工作。“我们商量清楚每个细节,最终在1983年完成了这项工作。”
1997年,韩诚又前往一家大型化肥生产商担任其亚洲子公司的总裁。这份工作给了韩诚更多去中国的机会,他不仅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磷酸盐生产商交流,还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化肥产业为中国及中国农民提供了他们急需的东西。正如中国人说的,肥料是粮食的粮食。”
2011年,韩诚又获得了他的第二份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担任总部设在秘鲁利马的国际马铃薯中心的东亚业务负责人。让韩诚印象颇深的是,“中国农民非常友好,总是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总是愿意学习。这给了你一种成就感,因为你正在和那些真正想听、想学习新技能的人一起工作”。
在中国,韩诚见证了从1979年起这个国家的快速成长。他回忆说,最开始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票”,那时的中国粮食、肉类、鸡蛋等食物供应都不充足,布匹等也短缺。“当粮票消失的时候,我意识到那是中国经济向好的一个标志。”
谈到美中关系,韩诚认为,两国建交四十多年来,“理应比当年更了解对方”。他说,美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分歧难免,但我们可以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真切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
“建立牢固的人文关系是避免错误、避免悲剧的有效方法”。韩诚希望看到美中两国的学生能有更多机会交流,像他一样从留学经历中收获“一段值得讲述的人生”。
相关新闻
- 2021-11-21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 2021-11-21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 2021-11-21美国媒体报道称纽约养老院数千死亡病例被瞒报
- 2021-11-20美媒:美国中西部各州疫情再度恶化
精彩推荐
- 【甘快看·疫情防控最美有你(74)】向维斌团队:隔离点的当家人 事无巨细都操心
- 【甘快看·图片故事】从冲峰在一线到隔离在酒店 感谢那些下半场依然坚守的抗疫人
- 【小康圆梦·看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志愿服务进乡镇促乡村振兴
- 共享发展机遇 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 任振鹤: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力量 担好富民兴陇时代使命
- 甘肃省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尹弘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提高政治站位 压实各方责任 确保中央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到位
- “奥凯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甘肃赛区决赛在甘肃农业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