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新华全媒+|爱国是什么?——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21-09-10 11:17 来源:新华社 编辑:陈世赟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9月9日电(记者白佳丽、尹思源、雷琨)刚刚过去的夏天,18岁的上海考生徐宗群惊喜地收到一封来自天津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南开大学今年的“001号”本科录取通知书。

  90岁的李正名珍藏着一张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上面同样印着“001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南开大学毕业的首位研究生,他已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80多年前,南开校园里响彻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80多年后,两位相差72岁的南开“001号”又展开了一场师生间的“爱国对话”……

   爱国没有“代沟”

  不久前,南开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每封通知书里都有一颗来自嘉兴的莲花种子,还有一封李正名写下的《一名老党员给青年学生的信》。

  当这封通知书寄到徐宗群手里,得知自己是今年“001号”南开新生,他有点受宠若惊。他架起手机,打算用视频记录拆开“网红”通知书的全过程。

  拆到那封信时,徐宗群被触动了。“李老师的信里,表达的都是忘我为公的爱国精神。虽然我们年纪相差许多,但这次‘精神交流’没有代沟,我们产生了共鸣,他的爱国是很真的。”

  李正名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归”。他放弃优渥条件,踏上波折归途,仅因对祖国的爱。

  “我与南开结缘是在1953年,彼时22岁的我刚在美国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国际局势剧变,我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开始受阻。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下决心中断留学生涯,争取回国。”李正名在信中写道。

  李正名(右)在杨石先的带领下开展科研工作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担任校长杨石先的科研助手,随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那时,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农药研究一片空白,进口农药价格高昂,农民无力负担。个人研究要与国家需求相联结,“于是我由元素有机化学转向农药化学研究。”李正名说。

  当年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仪器、设备、药品都没有”。1958年,杨石先组织李正名等青年教师进行我国首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研究。“一穷二白三没有”挡不住年轻人的进取心:他们在南开校园找了几间实验室,熬了30多个日夜,终于完成任务。

  李正名在为学生们讲课

  李正名和团队曾历时16年,创制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单嘧磺隆,他们发明的单嘧磺酯,实现了每亩麦地用药只需几元钱,实现了中国自己的“农药创新”,保障着国人的“饭碗”

  “不辜负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把它完美发挥出来,用对地方,这是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精神。而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它。”查阅着李正名的故事,徐宗群说。

  他们曾以生命作答

  两个“001号”的对话,是南开爱国之路的缩影。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80多年前,内忧外患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爱国三问”,燃起了师生的爱国斗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爱国之道”的信念,刻在南开教师的基因里。走进南开大学校史馆,便能看到骤然鲜活的历史。

  南开大学学生在参观校史馆

  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遭日寇炸毁的第一所中国高等学府。

  废墟前,张伯苓对学生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爱国教育下,一大批国之栋梁与名家大师从南开走出,更有青年用生命诠释担当。

  风雨如晦中,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辗转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面对时艰,杨石先靠典当衣物勉强度日仍不忘资助困难学生。

  抗战胜利后,南开校友报告:“在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是战前的南开学校毕业生”;而在南开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烈士就有36位。

  毕业于南开大学的郭永怀,便以身许国,跨越时空用生命回答了“爱国三问”。

  郭永怀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从青海飞往北京的飞机不幸坠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就是为了保护装有绝密实验资料的公文包。

  跨越时空的青春答卷

  面对一批批像徐宗群一样入校的年轻人,南开大学正在用新的方式与他们进行“爱国对话”。

  “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回答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肖光文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他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于是,校园之内,结合课堂、展览、活动,百年校史被年轻的南开人记住。校园之外,在肖光文等一批教师的带领下,每年暑期学生们都会走出象牙塔,走进社区和田间地头,深刻体会中国的现实与发展。

  一次,肖光文带领着学生来到山东沂蒙老区,当学生们看到“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标语时,被战士与老区百姓间的鱼水之情深深触动。“我们到农村、到老区,让学生们进行国情调研,就是让他们了解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

  活跃的“00后”大学生们,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转化成戏剧、诗篇、画作,甚至短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在同学间传播。“爱国教育不再是空口号,而是学生能参与,代代能传承。”肖光文说。

  南开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任何的校训、口号,都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赋予新的内容。”李正名说。如今,他熬过夜的实验室里,年轻的学子正在攻克新的课题;他传道解惑的三尺讲台上,年轻的老师正飞扬文采。

  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7日,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80多年后,“爱国三问”又在南开校园响起,“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这跨越时空的问答,不仅响在南开人的耳畔,更响在中国青年学生的耳畔。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的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的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请党放心,我在这里——记录24小时张掖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人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请党放心,我在这里——记录24小时张掖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人
  • 天水胡大村当真不一般 天水胡大村当真不一般
  • 天水秦安乡镇中学抓质量生源回流 老师:“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上学” 天水秦安乡镇中学抓质量生源回流 老师:“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上学”
  •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广武门街道: 开门议事多包容 不怕群众提意见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广武门街道: 开门议事多包容 不怕群众提意见
  • 兰州车站多举措服务学生顺利返校 兰州车站多举措服务学生顺利返校
  • 兰州:城市向南有一片烟火人间的山水“醉”了秋天 兰州:城市向南有一片烟火人间的山水“醉”了秋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高台:“绿色”铺就发展路
2   院士“把脉问诊”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开
3   高质量教育关键在课堂,甘肃一场青年教
4   首趟秋季“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开行
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
6   甘肃“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协同推
7   “黄河之都”兰州如何扛起上游责任?制
8   甘肃“80后”教师:教孩子学精一门手艺
9   作家莫言话甘肃民勤:让沙漠腹地变致富
10   “黄河之都”兰州“智慧逐绿” 减污降
11   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12   甘肃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鲁甘人力”:
13   8月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
14   甘肃森林消防湖中锻造“水域尖兵” 提
1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