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人物

为了南水北调,他这样拼

21-08-30 21:41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辑:齐瑞敏

  原标题:为了南水北调,他这样拼

  编者按: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为了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人民网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出《同上一堂公开课——百年科技强国梦》融媒体系列访谈,向公众讲述科学家们的科研梦想、攻关历程和家国情怀,以此展现百年大党的不懈奋斗与辉煌成就。

  “我叫王浩,是浩浩荡荡的浩。”在人民网《百年科技强国梦》节目的录制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以这样的方式自我介绍。

  他说自己的名字里有水,大学考到了清华大学水利系,与水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几十年来,我一直和水打交道,不仅读万卷书,也走万里路,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各大江河,各个湖泊、湿地,包括海岸,并且参与了南水北调的研究、论证和规划。”

  年轻时的王浩。 受访者供图

  翻看我国的水资源版图不难发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一个宏伟设想横空出世。这一伟大构想,开启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新工程。

  195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南水北调”一词首次正式见诸中央文件。1979年12月,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王浩的父亲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小时候,父亲给他买了一本名为《用不同的眼睛看》的外国译著。“这本书讲森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其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怎么相互作用。不同视角、不同环节、不同侧面观察森林。”王浩回忆道,这对自己影响很大,在年幼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1985年,王浩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工作,并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在他的概念里,永远只有日期而没有星期,永远只有几月几日要做什么事情,而没有周末和休假。

  由于承担大量的科学研究任务,王浩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每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夜不眠,一年中有半年住在办公室,另外的半年时间则是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研究。他坚信,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实地调研考察、测量测算。

  彼时的王浩频繁往返于西北与北京之间,研究陕、甘、宁、青、新、内蒙西部六省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长时间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工作,使他认识到动态评价水资源的重要性,王浩带领团队展开数值模拟,逐步发展并创立了“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

  南水如何送至北方?

  1995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王浩作为南水北调事业的直接参与者、骨干专家参加了这项工作。此后,又担任了南水北调工程进入总体方案规划阶段的课题组长,“既要负责总体规划课题研究,又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

  “我们有一次出去调研,赶清晨的火车回北京开会。当时,水利部里头有一个乒乓球台,我六点钟到了就躺在乒乓球台上睡一会儿。”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王浩脊椎骨发病,开会的时候,大家坐着,他只能站着或者围着会议室走。再后来,疼得不行只得去做手术。术后的王浩并没有闲着,本该休养的他为了一个项目,又坐着医院安排的救护车回水利部进行汇报。

  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官网截图

  自此,王浩带领团队研发的预测预报、计划调度和水力控制等模型在中线、东线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常规和应急调度管理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通水后,其生态价值与民生价值也开始显现。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例,截至今年7月19日,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人,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主力水源。

  工作中的王浩。 受访者供图

  如今,当汉江水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时,当初借水的设想终于得以实现。谈及南水北调工程后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王浩提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流域水资源衰减,深刻影响流域供水安全形势;其次,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兼顾,也是“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既要讲人定胜天,也要讲人水和谐。”就如何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王浩强调,一定是坚持节水优先,都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同时要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立足百年,甚至千年尺度考量。”

  头发已经花白的王浩院士在节目录制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两个钟头,对过往的故事娓娓道来。当我问他这么多年的治水工作会不会感觉到累时,院士回答了八个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为民办实事 甘肃省检察院发布的这些案例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为民办实事 甘肃省检察院发布的这些案例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 【小康圆梦·看甘肃】永靖县供电公司:乡村电力足 茶香黄河岸 【小康圆梦·看甘肃】永靖县供电公司:乡村电力足 茶香黄河岸
  • 兰州:老人迷路在车站 铁警暖心助团圆 兰州:老人迷路在车站 铁警暖心助团圆
  • 兰州:社区成立服务队 退役军人有担当 兰州:社区成立服务队 退役军人有担当
  • 华亭:乡村有“魅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华亭:乡村有“魅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 金塔:饲草青贮机械化收割欢民心 金塔:饲草青贮机械化收割欢民心
  • 兰州森林公安:严禁诱捕蝎子 违法者将严惩 兰州森林公安:严禁诱捕蝎子 违法者将严惩
  •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 野生动物常“露面” 甘肃榆中造养结合十数年荒山改绿 野生动物常“露面”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14.26万人次!兰州提前超额完成这项任
2   【微海报】开学啦!这份“防护锦囊”请
3   甘肃省内大学即将迎来首批返校生 高校
4   坚守榆林窟:“去而又返”却扎根三十载
5   甘肃废止66个科技领域“沉睡文件”
6   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循着总书记的足迹
7   陇原风华“镇”茂 |河畔古镇起新韵
8   距今约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脚,“康
9   甘肃甘州:“戈壁水乡”乡村振兴多点“
10   这两项技术,为甘肃戈壁公路施工省了“
11   甘肃甘州:“戈壁水乡”乡村振兴多点“
12   《今日聚焦》——甘肃向您递上一张“文
13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杜雪梅等同志任职的
14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杨光钰同志退休的通
15   【以村为美·晒晒我家乡】浓浓桑梓情 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