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第1视点丨总书记牵挂的塞罕坝 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21-08-24 20:47 来源:新华社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第1视点丨总书记牵挂的塞罕坝 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一弯深绿镶嵌于此。她,就是塞罕坝。

  三代人,59年。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已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在这里,时光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对于这片“美丽的高岭”,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在这里,时光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

  树,是塞罕坝最平常的东西,也曾经是最稀罕的东西。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然而,在开围放垦、连绵山火的夹击下,时至解放初期,“美丽的高岭”沦为茫茫荒原。

  1962年,为了遏制“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形势,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369位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年轻人,来到塞罕坝。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4岁。

  在塞罕坝人心中,无论风吹雨打,种树,就是坚如磐石的使命。1964年的春天,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连续大干3天,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96.6%的幼苗开始放叶。濯濯童山,渐次披绿。

  对于塞罕坝人,再难,树,都能一棵棵种出来;再难,绿色奇迹,都能一步步干出来。上世纪60年代,塞罕坝最低气温零下43.3℃,年平均温度零下1.3℃;年均无霜期64天。生活的艰辛,超乎想象。

  艰苦的创业,带给塞罕坝人的是令人欣慰的绿色回报。上世纪80年代,塞罕坝人完成造林96万亩,总量3.2亿多株,沙地南侵的步伐戛然而止。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也披上绿衣。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如今已变成115.1万亩的人工林海。塞罕坝每年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一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这也是大自然回馈给塞罕坝的巨大财富。

  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在无声无息中,绿水青山已变成金山银山。从苗木种植到旅游开发,从手工艺品制作到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搭上塞罕坝这趟绿色发展快车。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暑期实践小学生走进“火焰蓝” 自律榜样在身边 兰州:暑期实践小学生走进“火焰蓝” 自律榜样在身边
  • 兰州市将加快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兰州市将加快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 瓜州:“福禄花田”绽放乡村振兴五彩画卷   瓜州:“福禄花田”绽放乡村振兴五彩画卷
  •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李彦广: “甜蜜事业”的追梦人 【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李彦广: “甜蜜事业”的追梦人
  • 2021年秋季学期即将开学甘肃省中小学收费标准出炉 2021年秋季学期即将开学甘肃省中小学收费标准出炉
  • 【溯源甘肃】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地区的科技成就 【溯源甘肃】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地区的科技成就
  • 【小康圆梦·看甘肃】兰州榆中王保营村:大葱产业助农增收 【小康圆梦·看甘肃】兰州榆中王保营村:大葱产业助农增收
  • 兰州市榆中县举办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演示会 兰州市榆中县举办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演示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姚富荣:用美浸润教育 来源:半月谈
2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超14
3   兰州新区黄河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成
4   【短视频】甘南:绿色发展扛起生态环保
5   兰州:暑期实践小学生走进“火焰蓝”
6   兰州石化长汀催化剂产品出厂突破万吨
7   公示!甘肃这些村镇拟推荐为全国第二批
8   兰州市将加快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9   武威市古浪县:全力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
1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甘肃红色印
11   【长图】牢记总书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陇
12   【陇拍客】迭部更古村:无公害蔬菜喜获
13   远古发现丨数万只史前动物“出没” 这
14   甘肃甘州:戈壁砂石滩“改地适树”
15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立德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