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小康甘霖润瀚海

21-08-23 15:07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宋芳科

  都兰正待收割的藜麦。青海日报记者 马振东 摄

  八月中旬,时令入秋,瀚海戈壁上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辽阔土地上的人们,正忙碌于收获的画卷中。

  枸杞园里,色泽艳红的枸杞鲜果在人群起早贪黑的采摘中源源外运;庄稼地里的小麦、油菜经过一个春夏的成长,已经在田野里泛起一片金黄;远处的草场,牛羊在山间和坡地的草丛间缓缓游走,在有序轮牧中汇聚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活力……

  这是在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中衍生的新希望、新活力;这是在踏上小康之路中,海西大地上的各族群众以辛勤换来的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海西众多乡村和百姓日子由内而外产生的巨大变化,为这句充满情意的论述作出了鲜活实践。

  情注“三农”

  铺出小康底色

  “以前,我家里都是靠种庄稼过日子,粮食也就够个温饱,剩不下几个钱。这几年种起了枸杞,幸福的日子一年一个样,翻盖了新房,买了车,家里还有了积蓄,再加上孩子在外打工挣的钱,一家人的收入是以前的多少倍呢。”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村民杨发民,说起自家五口人的日子一脸舒心。

  一个家庭寻常日子里透出的变化,在奔向小康之路上,折射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巩固脱贫成效和乡村振兴产生的“激发效应”。

  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种植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使海西州农牧业经济效益赢得了持续攀升。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保持了良好增速。

  枸杞产业作为海西州农牧业第一大主导产业,已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有机枸杞出口量占全国的94%;藜麦产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生物资源的优势产业,并成就了海西开展有机藜麦认证的全国唯一地区;生态畜牧沿阶而上,建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已建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50个,实现了牧区村社全覆盖,组建7家联合社,凝结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两大模式”“四项制度”,初步实现草地畜牧业资源适度集约化、资产股份化、营销市场化发展雏形,开创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以前完全依靠外运的果蔬产品,随着果蔬产业的迅速突起,给当地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新的支撑点。建成千栋以上温棚种植基地9个、日光节能温室1.82万栋,果蔬种植面积、总产量分别达0.212万公顷、6.8万吨。果蔬年产值实现1.61亿元,综合自给率达60%以上。

  强化“三农”的活力元素,催绽了小康之路繁花似锦。

  多手发力

  撑起小康广厦

  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在蒙古族语言里意为“富裕的村庄”。数年前,村庄从距离茶卡镇20多公里的小水桥搬迁到这里,巴音村的老支书盛延海在村里带头开起了第一个家庭宾馆。因为靠近茶卡景区,每到旅游旺季,这里的家庭宾馆生意便异常火爆。其后,村里的几十户人家也相继开起了家庭宾馆,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们从此端起了“旅游饭碗”。

  同样靠开家庭宾馆致富的祁永娟说,她家在经营中也学起电商平台的模式,宾馆从网上就可以预定,经营的路子宽了,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本事。

  无独有偶,以前只在家里制作传统酸奶的蒙古族群众永花,是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的村民,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她家制作的奶制品借助电商平台打开了销路,成为一家人小康生活的主要“钱途”。

  在群众奔向小康借势而为的背后,是海西州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群众的小康生活“扶上马再送一程”产生的良好效应。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海西州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倾力发展扶贫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牧区整体发展水平。从规划制定、发展思路、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为群众的小康生活提供了保障。

  伴随着农牧业新型主体加快培育步伐,海西州创建莫河骆驼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个、“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牛杞来”特色农牧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引领海西农牧业发展跃进信息时代大门。全州7个活畜交易市场和4个枸杞交易市场投入运营。鼓励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建成的藜麦联合体和藏羊联合体已在新型农牧业发展中产生示范作用。

  延伸路径

  筑起小康大道

  今年80多岁的蒙古族群众扬登加木措,大半辈子都住在帐篷里。几年前,全家人从地处偏远的草场搬进了德令哈市陶尔根家园牧民搬迁小区,从此一家人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新家,生活从游牧到定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海西州以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各类民生工程项目。全州实现牧区十二年免费教育,牧区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村级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建成游牧民定居小区34个,全州累积2.6万名牧民搬进新居。

  生活日趋改善,生产方式也完成蜕变。组织牧民成立合作社,把分散式放牧变为草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机制。通过入股分红获得收入,既为牧民收入提供了保障,又使草山生态在“休养生息”中得到保护。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成立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全村70户村民全部入股,村民年人均分红已达2万多元。

  小康之道,一个都不能少。今天的海西州各族群众正意气风发奔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各项创新举措为小康之路夯实根基。

  围绕巩固天然草地生产力,海西州立足全面做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工作,重点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升畜牧业生产,促进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以提高农机发展水平为抓手,推广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应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发展“智慧农牧业”,让新型经济形态为小康生活输入活性资源。

  走因地制宜、多点开花之路,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园区+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腰杆”……

  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海西正顺势而为,挥洒巨笔,书写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海西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甘肃张掖:万吨早酥梨采摘忙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甘肃张掖:万吨早酥梨采摘忙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靖远瓜园村:稻田“作画”献礼建党百年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靖远瓜园村:稻田“作画”献礼建党百年
  • 【小康圆梦·看甘肃】民勤:食用菌激发乡村振兴新“蘑力” 【小康圆梦·看甘肃】民勤:食用菌激发乡村振兴新“蘑力”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祁连山“底色之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祁连山“底色之变”
  • 玉门:不断激发非遗活力 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玉门:不断激发非遗活力 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 【“飞阅”中国】秋雨润祁连 【“飞阅”中国】秋雨润祁连
  • 草原骑警,牧民心中的亲人——记玛曲县公安局草原骑警大队 草原骑警,牧民心中的亲人——记玛曲县公安局草原骑警大队
  • 雨后的会宁县城云雾缭绕景色如画 雨后的会宁县城云雾缭绕景色如画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资源换产业 风光无限好——酒泉玉门市
2   兰大送新生“骆驼驾驶证”月饼
3   酒泉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议召开
4   甘肃通渭:风机与梯田
5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
6   生态保护助力敦煌鸣沙山恢复“鸣叫”
7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
8   甘肃张掖 拓展休闲健身娱乐空间
9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10余年攻关敦煌石窟数
10   甘肃舟曲“多彩石城”变废为宝育“生态
11   “中国第一期刊”《读者》的“前世今生
12   都上国际T台好几回啦
13   “石窟鼻祖”武威市天梯山大佛足部与局
14   “老板”指令转账 兰州一家公司被骗145
15   王立奇唐培宏会见酒泉硅碳产业园产投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