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模样,他们都有!
在医院断电的手术台旁
在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的山村
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
“生命禁区”西藏阿里
在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
……
在守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前线
你总能看到他们冲锋陷阵、无悔奉献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
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

7月20日,医护人员在备用灯下为产妇接生。图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7月20日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产房里
20多位产妇正等待着分娩
洪水造成医院停电
医护人员和产妇都面临严峻考验
借着微弱的应急照明灯
产科医生、助产士、麻醉师等各司其职
有条不紊地为产妇接生
20时22分
一个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
“你出生的第一天
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
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
为你保驾护航”
助产士董留琛这条朋友圈
让众多网友“泪目”“破防”
在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下
停电后的近12个小时里
十几个宝宝在郑大三附院产房平安降生
“只要村民需要
我会一直干下去”

张尚保走在去铁头村张家湾自然村出诊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铁头村
只有一只手的乡村医生张尚保
每个月都要进村入户巡诊
今年61岁的他
已经在这条山路上走了45年
铁头村沟壑纵横,山路崎岖
看病难、看病远
是村民们的大难题
1976年,16岁的张尚保卫校毕业
主动回到村里当村医
35岁那年
张尚保因意外失去了右手
他也想过逃避,不当村医了
可看到村民们求医不易
他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晃几十年过去
村民口中的“小张医生”
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张大夫”
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
但张尚保说
只要村民需要,他会一直干下去
直到干不动为止
“趁着年轻
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援藏医生罗蒙。视频截图
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西藏阿里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这里自然环境艰苦、医疗条件落后
陕西省汉中市医院
妇产科医生罗蒙主动请缨
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初来乍到,罗蒙高原反应严重
卧床三天,他才“缓过劲儿来”
初到阿里的第一例剖宫产手术
他就遇上了医院停电
借助手电筒和手机微光
他力保母婴平安
从2010年援藏,到2018年扎根阿里
他接诊患者4000多人次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00多人次
完成手术上千例
还带出了一支能独立完成
妇产科三类手术的医疗团队
他说,得趁着年轻
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我是医生,我就在这里
你放心”

常超(图中)抢救倒地男子。受访者供图
4月16日
医生常超正和家人在广西防城港度假
妻子覃女士发现有人倒在路边
常超赶忙停车跑去救人
根据多年的经验
常超初步判断男子是通气障碍
确认已经有人拨打了120
他立即开展施救
“你能听到我讲话吗?”
“我是医生,我就在这里,你放心”
经过施救,倒地男子慢慢恢复意识
5分钟后,救护车赶到
常超和医护人员将男子抬上了救护车
这才载着家人离开
这是常超第4次在医院外救人了
他说,当时没有多想
完全是医生的本能反应
每个医生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冲上去
“去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吴秀明登上渡船。人民网 章勇涛摄
清晨,在浙江宁波象山石浦镇东门岛
吴秀明手提医药袋
登上了前往对面山岛的渡船
他在石浦镇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海岛居民亲切地叫他“老吴”
自1976年毕业
吴秀明搭渔船、乘轮渡
爬礁石、翻山头
在海岛辗转行医已有45年
2015年,吴秀明到了退休年龄
可他却选择继续留在海岛
为了人们的健康而坚守
他说,去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去哪里也都是干活
既然来到这里就认真把工作做好
“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

石宏志。图源:中国航天员中心
咱们的3位航天员
太空“出差”已有两个月了
他们的健康状况
时时让“航天员医生”牵挂
石宏志便是其中一员
2016年
石宏志着手修订
空间站工程航天员疾病谱
2019年
她根据最新资料复核修订
最终形成涵盖4类90种疾病的
“升级版”疾病谱
完备的疾病谱
为空间站医监医保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航天员按石宏志设计的
在轨医学处置程序步骤操作
就相当于替医生履行了手和眼的功能
剩下的就交给地面医监医保人员
给予处置建议
她说
自己生个小病能扛就扛
但是航天员不一样
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
“既是荣誉,更是幸运!”

詹医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图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7月28日
经过近4个小时的血细胞分离采集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詹医生
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今年4月
海南省红十字会联系詹医生说
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接近
并询问詹医生是否愿意
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对他来说
能够配对成功
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既是荣誉,更是幸运!
詹医生成为
全国第117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
鼓励更多青年人
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为血液病患者送去关爱和生的希望
中国医疗队医生
获多米尼克总理点赞

吴德熙正在进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图源:广东省卫健委
今年5月
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
在首都罗索中多友谊医院挂牌成立
科室所用医疗设备全部由中方捐赠
作为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的一员
吴德熙于2019年赴多米尼克工作
当月,吴德熙与搭档合作
完成了当地首例
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
成功抢救了一名
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
多米尼克总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我们向着建立装备齐全的心内科
迈出重要一步”
多米尼克卫生部长说
这是多米尼克医疗领域的
一个里程碑
并特地感谢两国心内科专家
“他们积极主动、精心敬业的精神
将永远被铭记”
他们面前,是病魔
他们身后,是一声声“性命相托”
这身白大褂,对医生意味着什么
他们,始终在用行动回答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
相关新闻
- 2021-08-19课前到书!暴雨淹了印刷厂,他们不眠不休抢回百万册教材
- 2021-08-19【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天津和平奔小康
- 2021-08-19中国医师节 习近平这样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2021-08-19习近平心中“最可爱的人”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