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修军车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干”
眼前这个东北汉子,黝黑、壮实,一身油渍,话不多,当他拿起扳手修理军车时,神情十分自信——
这便是守护铁骑23载的老兵、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
只有初中学历的张俊凯,革新和发明了10余项设备工具,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立一等功1次,被誉为“士兵工匠”。
选择——修军车心里舒坦
在战友眼里,穿军装、修军车是张俊凯的最好选择,他就是为修理军车而生的。
张俊凯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桦南县,听着“神老虎”——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的英雄故事长大,从军梦想在他的心里生了根。
“我要去当兵!”初中一毕业,张俊凯就参了军。从小就跟着父亲开农用车、修拖拉机的他,顺理成章成了一名汽车兵。
更让张俊凯与修车“结缘”的,是一场演习中的“战败”。张俊凯当时作为副驾驶首次参加演习,和战友按照命令,满载油料奔赴指定地域进行“战场输血”。不承想车辆却中途“趴窝”,最终导致穿插分队10辆战车因缺油料贻误战机,被判“败北”。
“油料什么时候能到?”当晚,上级领导的咆哮声,反复在张俊凯脑海里回响。此时的他深知,一名优秀的修理工是铁骑生命的守卫者,对保障打赢来说十分重要。
张俊凯十分勤奋好学,他虚心向修理班战友学习,抓紧一切时间钻研车辆构造及工作原理。第二年,他考上北京机械士官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张俊凯的维修技术越来越精,驻地百姓都知道部队有个姓张的修理“大拿”。
2012年秋天,张俊凯父亲患癌症,急需巨额医疗费用。“只要你跟我干,治病的钱我全包了。”一个民营修理厂厂长瞅准时机想要张俊凯转业。面对艰难选择,张俊凯没有忘记部队的教育,没有忘记自己在第一次立功时的表态:“把修军车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干。”
“修军车是为党和部队做事,心里舒坦。”最终,张俊凯选择继续留在部队。
专注——记下25万余字笔记
对汽车修理的专注和经验积累,使张俊凯练就了一套“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的查障本领。
2019年11月,一场演习大幕即将拉开,出发前,驾驶员小李发现车辆突然出现抖动、加速无力的问题,向张俊凯“求救”。
迅速赶到现场的张俊凯启动车辆,打开机箱盖,拿着一把长螺丝刀,把刀尖贴到发动机上,另一头贴着自己的耳朵,就像在倾听汽车的“诉说”,不到3分钟,他就诊断出“火花塞漏电,缸线老化”,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小李情不自禁说了句:“神了!”
其实,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张俊凯来说,要把一辆车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认全,把复杂的结构原理弄明白,并不容易。但他刻苦钻研汽车修理技术,白天跟着师傅车前车后转,晚上捧着教材研究故障原因,学习一个原理,就对照一下部件;掌握一项技能,就做一下总结,书籍翻破了几十本,笔记记了25万余字。就这样,张俊凯熟练掌握了车钳铆焊、钣金喷漆、制图加工等10多种技能。
追求——发现问题并攻克它
张俊凯爱琢磨,发现问题并攻克它,成为他的人生追求。
在维修汽车变速器的过程中,张俊凯发现以人力拆卸组装,费时费力又危险,于是设计出变速器托架,简单机械取代了人力,安全方便又高效。
2007年,部队配发医疗方舱,原有供电车无法满足方舱的供电需求,张俊凯主动请缨攻关,带领课题小组仅用3个月时间,便设计研发出自行野战发电车,解决了医疗方舱的野外用电问题。
2008年冬,黑龙江完达山脉滴水成冰。一场检验高寒地域野战保障能力的演练拉开序幕,运输分队30余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就落在组长张俊凯的头上。
降温、降雪,寒潮预警。车队日行千里,一夜修整,没承想当地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低温,把多辆柴油运输车发动机的机油冻成了“糨糊”。他赶忙带着修理工钻到车底用火盆烤、喷灯烧,折腾半天,车辆才发动。
车队因为贻误战机挨了批,让张俊凯脸上挂不住:“咱还是没把车琢磨透,它的‘心脏’因为天冷‘罢工’,能不能给它装个‘起搏器’?定时启动一下,保持温度,防止冻住。”不少战友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但张俊凯却坚信:“是山就有顶,总能爬过去。”
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寻求破解之法。哈尔滨工程大学一位教授被张俊凯孜孜以求所打动,指导他研发出全军首个严寒条件下“汽车定时启动运转保温装置”。该装置设有两种模式的定时启动,实现了车辆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低温条件下维持快速启动能力,有效提升了高寒地区野战运输保障能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