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走进乡村看小康】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

21-07-26 10:58 来源:央视网 编辑:宋芳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今天(7月25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我们一起去看看各地如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天山深处,峡谷当中,一湾清澈冷凉的宽阔水面,这里是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克什喀拉苏村的三文鱼养殖基地。

  乌斯班是克什喀拉苏村的村民,现在已经是基地的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他告诉我们,克什喀拉苏村曾是当地有名的干旱村,山上的16000多亩耕地都是旱田,产量不高。2014年,当地政府利用冷水资源,在这里建起了新疆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当地政府、企业和贫困群众成立了合作社,养起了三文鱼。

  收网、起网、分捡、装箱,大家娴熟的动作就好像把牧归的羊群赶进羊圈。

  冷水鱼养出了富民的“热产业”。如今,克什喀拉苏村有40多人在养殖基地工作,村民们都搬进了新居,一些曾经的牧民还依托三文鱼产业开起了渔家乐。

  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福建三明长兴村依托丹霞地貌,发展石斛产业;安徽芜湖双桥村发展莲花产业,打造特色莲花小镇;内蒙古鄂尔多斯哈沙图村依托田园综合体,搞起了乡村游;黑龙江牡丹江上官地村发展农业生态游,村民通过自家的庭院就能够增加收入。

  通过旅游带领村民致富的还有江苏昆山的六如墩村、河北河间的丰尔庄村。2014年,丰尔庄村依托村里的土地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村里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先后建起了农场和庄园,搞起了特色种养殖,马鞭草、格桑花、向日葵等50多种观赏和经济作物一年四季可观赏、能游玩。如今,丰尔庄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仅旅游一项就能创收2000多万元。 

  陕西榆林岔河则乡在毛乌素沙地上发展起高效农业,种植苜蓿不仅防风固沙,还带动起当地的牛羊养殖;辽宁盘锦大洼区依托滨海湿地的芦苇发展特色产业、新型板材、苇编工艺,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几天,山西长治西汉村的西红柿丰收了。当地以沼气为中心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生产的果蔬畅销十里八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童心向党·爱心书巢”之“云捐书”活动圆满结束 “童心向党·爱心书巢”之“云捐书”活动圆满结束
  • 烂河滩变身“绿色银行”——张掖市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建设纪实 烂河滩变身“绿色银行”——张掖市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建设纪实
  • 临夏市折桥镇河州花之约花卉博览园花卉次第盛开 临夏市折桥镇河州花之约花卉博览园花卉次第盛开
  • 昨日敦煌天气“大变脸”上午蓝天白云美景如画 下午沙尘袭来遮天蔽日 昨日敦煌天气“大变脸”上午蓝天白云美景如画 下午沙尘袭来遮天蔽日
  • 民宿及农家乐经营活动将纳入监管范畴 民宿及农家乐经营活动将纳入监管范畴
  • 甘肃:举办大型活动,须提前20日申请安全许可 甘肃:举办大型活动,须提前20日申请安全许可
  • 甘肃省将立法反餐饮浪费饭馆诱导超量点餐 造成明显浪费的最高罚款一万元 甘肃省将立法反餐饮浪费饭馆诱导超量点餐 造成明显浪费的最高罚款一万元
  • 兰州市公示甘肃省“园丁奖”拟推荐对象 兰州市公示甘肃省“园丁奖”拟推荐对象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G22青兰高速接驾嘴服务区正式开通运营
2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全面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3   兰州市城关区小学新生录取结果今日公布
4   “四点半课堂”解民忧“口袋公园”暖民
5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参编作品获第五届中国
6   王钧同志任金昌市委书记
7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8   如椽之笔绘就壮丽画卷——甘肃省公航旅
9   甘肃敦煌等地发生沙尘暴天气 最小能见
10   上半年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
11   以项目为抓手 以项目为支撑 甘肃省公
12   甘肃省实施九大工程加快中医药发展
13   兰州市委副书记周学海调研湟水(兰州段
14   甘肃省交管局公布2021年第三批全省“零
15   爱心企业心系河南灾区 方大集团捐赠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