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

21-07-12 10: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赵满同

  【文化评析】

  作者:王钟的(媒体评论员)

  近日,一群特殊的“绣娘”登上了热搜——在故宫,有一个织绣文物修复团队,5名成员全是女性。她们不仅要掌握文物修复知识,还要熟悉各类织绣工艺技法。从2005年至今,她们已修复文物百余件,不过仍有大量文物在“排队”等待她们修复。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类似的文物修复师团队还有很多,他们根据各自专长领域的不同,针对各类文物的折损状况进行修复,获得了“文物医生”的美誉。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和报道的走红,文物修复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被公众熟悉和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很多历经岁月摧残或人为破坏的文物,必须得到定期维护和修复。然而,与正常的修理工作不同,文物修理绝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新”,还要保留依附于文物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文物修复师不仅是在修复作为器物的文物,更是在呵护我们民族的历史遗产。

  与修复一般器物的时间以小时、天来计算不同,文物修复需要的时间动辄数月,甚至以年为单位。漫长的修复周期,考验的是文物修复师甘愿坐冷板凳的毅力与耐心。一件文物能够在展示台上接受公众参观,离不开文物修复团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文物修复团队不仅有“老师傅”,还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文物修复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历史的维度看,很多文物存留于世的生命周期,要远远超过人的生命。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守护,才能让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流传下去。

  近年来,文物修复也获得了更多科技赋能。在故宫文物医院,使用X射线、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这不仅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修复工具的改进也让文物修复师如虎添翼,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更多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文物修复,显著延续了文物的生命。

  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文物修复理念。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为了当代,也是为了后代能够欣赏文物。因此,保护与修复要坚持“最小干预度”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修复师也是在保留文物“残缺的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难免损耗和遗失。简单地说,文物修复正是一项用时间抵抗时间的工作。当下人们花时间、投入资源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02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酒泉瓜州:十五万亩枸杞进入采摘期 酒泉瓜州:十五万亩枸杞进入采摘期
  •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 蔡仁智:38年搞绿化 汗水浇出满山霞 蔡仁智:38年搞绿化 汗水浇出满山霞
  • 文明出行助力城市文明更进一步 兰州干部职工多种方式践行绿色出行 文明出行助力城市文明更进一步 兰州干部职工多种方式践行绿色出行
  • 兰州市中小学生围棋赛落幕 兰州市中小学生围棋赛落幕
  •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展示 “地道甘味”散发独特魅力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展示 “地道甘味”散发独特魅力
  • 把中山桥“融”在雪糕上 把中山桥“融”在雪糕上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光荣在党50年】桑榆未晚为霞美 初心不渝情愈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光荣在党50年】桑榆未晚为霞美 初心不渝情愈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印铭初心 鉴史力行
2   唐晓明会见中铁建发展集团总经理贾洪一
3   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命名表彰大会隆重举
4   甘肃省首家马头琴文化交流中心在酒泉成
5   定西市十大重点工业产业链招商合作推介
6   酒泉瓜州:十五万亩枸杞进入采摘期
7   七月,冶力关大景区有点“热”
8   【美在临夏】这个夏天,一起去旅游大通
9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定西重点宾客恳谈会在
10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热播刷屏 圈粉
11   敦煌市阳关景区今年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
12   7月20日前白银往兰州方向高速半幅通车
13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14   武威市表彰道德模范
15   吴仰东会见63600部队政委姜汉民一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