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探访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揭秘党史展览馆 这些历史细节让人回味!

21-07-03 15:46 来源:央广网 编辑:宋芳科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走进位于鸟巢东北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震撼和感动时刻萦绕在胸。

  这里展出的每一件文物、史料都弥足珍贵,有着许多“第一”: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新中国成立后编号为0001号文物的李大钊就义绞刑架、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2600余幅图片,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着令人动容的细节,让人仿佛穿越年代,走进了“时光隧道”。

  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辰东路9号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主题雕塑(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外观设计:276个人物、583块汉白玉与28根廊柱

  展馆呈现“工”字形,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外观采用传统的柱廊式结构,东西两面立有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

  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大型党旗雕塑《旗帜》反映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四个伟大”主题,276个人物与583块汉白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1920年9月出版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一级文物)(左)(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背后故事:红糖水、译本与真理

  展览按照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设计,在党的创建史单元,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被放置在最显眼位置,与马克思的塑像相呼应,上面的纸张早已泛黄,仔细看还有多处出现破损,但上面依然字字清晰。

  这份译本背后还藏着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1920年2月,陈望道带着一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回到浙江义乌老家,在柴屋里潜心翻译、奋笔疾书。一次,母亲在外面喊着叮嘱他吃粽子要蘸红糖水,但他却下意识地将粽子蘸着碟子里墨汁塞进了嘴里。直到母亲发现,他才意识到。其母说道:“你啊,一有书看、有字写,就啥都不在乎了!”

  由此,陈望道也留下那句名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份《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党的理论建设和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左:《青年杂志》1916年正月号。右:从第2卷第1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百年物件:杂志、信件与布旗

  展柜中展出多份一百年前的杂志与信件,其中就包括前不久出现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的在1915年由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1916年正月号)。这本杂志勉励了百年前的青年,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记者注意到,在这部分,很多“一级文物”回溯了《新青年》的创刊历程,展示了五四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些刊物即使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字字清晰,让参观者感到掷地有声。另外,李大钊为文学革新奋斗致信胡适的信件也被披露。李大钊在《新青年》第2卷第1号发表的《青春》在馆内被展出,让不少年轻观众停下脚步仔细阅读。文章洋洋洒洒,号召中国青年站在时代前列,做有为青年。

  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刊物(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1919年6月,北京大学讲演队第九组在街头演讲用的布旗(一级文物)(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除了文本内容,展柜中的一面布旗与文本所体现寓意相呼应,上面用毛笔清楚地写着:“北大讲演队弟(第)九组”,为1919年6月学生在街头演讲所用。这段历史记录,与李大钊的《青春》内容相契合,学生在积极践行爱国运动,体现青年精神。

  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特殊文物:绞刑架、就义与编号0001

  戴着眼镜,留着两撇胡子,眉宇间充满正气,这是大家在书本上见到的李大钊。而在展览馆内,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最后一张照片:他面对绞刑架正气凛然,未戴眼镜,神色自若地站在绞刑架旁。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下令将李大钊等 20 名革命者秘密押至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施以绞刑。

  这个绞刑架,如今看起来锈迹斑斑,却拷问生死、直击内心,是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接管的首件革命文物,被编为0001号。

  就在绞刑架一旁,还有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1924年9月22日李大钊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的视频,虽仅有十几秒,但这段黑白影像,却让后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昂扬斗志。

  面对敌人绞刑架,李大钊从容就义(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馆内展出的李大钊事迹(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南湖红船模型(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真实场景:红船、理想与宣言

  除了图文,沉浸式的体验也是展览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1921年的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会议从7月23日开始,30日一名暗探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止。大会的最后一天,代表们分批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而为了还原此景,展馆陈列的一艘南湖红船劈波斩浪,在特效的加持下显得尤为真实。

  而与此相对应,不远处的展柜里陈列着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两页纸上文字铿锵有力,占满了整页纸,上面还留下一些勾画和涂抹的痕迹,记录着当时共产党人思考、打磨宣言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纸张上的第一句便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一下将人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历史岁月。

  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毛主席在出席开国大典时使用的话筒(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家国记忆:红色布料、五星红旗与1949年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的录像循环播放,一旁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使用话筒等,将人拉回1949年。那时,在物资匮乏的北京,为国旗找到红色布料并不易。所以在展馆内,细心的人会看到,长约5米、宽约3米国旗上,还有一些缝补、拼凑之处。

  在展现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展览部分,一些记忆被定格于此。将镜头放至每一个家庭,很多人都能找到儿时的记忆,从缝纫机到电视机,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改革开放后的寻常百姓家庭生活景象。

  改革开放后的百姓家庭生活场景(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00:00 / 00:08

  改革开放后的百姓生活(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重要节点:三张纸、一份讲话提纲与思想解放

  邓小平亲拟的讲话提纲(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展览中,有这样三张纸尤为引人关注,文中多处有着勾画的痕迹,真实记录着写作人在拟写过程中的思考。

  这是一份邓小平同志亲拟的讲话提纲。第一张纸上的第一句话,便是解放思想。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真实还原医务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场景(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共同经历:日记、名字与中国力量

  在展现伟大抗疫精神的篇章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模型再次带人回首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这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经历的历史。

  悬挂在高空的突击队队旗上,白衣战士亲笔写下的名字密密麻麻,每一篇日记背后记录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家庭。很多细节也尤为真切,援鄂医疗队登机牌,雷神山医院第一份出院证明,武汉重启当日车票和机票……都被珍藏、呈现。这无不体现着中国力量,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真实历史时刻。

  6月19日起,党史展览馆陆续安排专场参观,一句句留言表明了后人传承红色血脉的决心和精神。有观众在展厅留言册上这样写道:“过去在书本和影视剧上了解到的历史,更加鲜活地摆在眼前,百年党史,波澜壮阔。”还有观众留言道:“红色殿堂看未够,出门已觉心境纯。”

  据悉,党史展览馆2018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21年5月5日竣工。将于“七一”后适时对公众开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水市玉泉观大景区年底前对“两优”表彰人员实行免票参观 天水市玉泉观大景区年底前对“两优”表彰人员实行免票参观
  • 甘肃省百名知名专家大型义诊活动开启 甘肃省百名知名专家大型义诊活动开启
  • 泾河特大桥彭大高速四十里铺互通立交 泾河特大桥彭大高速四十里铺互通立交
  • 邻里下午茶 快乐大家庭西固区多种模式构建和谐社区 邻里下午茶 快乐大家庭西固区多种模式构建和谐社区
  • 任振鹤在兰州市现场督办解决民生问题时强调 始终牢记为民宗旨 时刻心系群众冷暖 将心比心解决好人民急难愁盼的事 任振鹤在兰州市现场督办解决民生问题时强调 始终牢记为民宗旨 时刻心系群众冷暖 将心比心解决好人民急难愁盼的事
  •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 | 甘南宣传片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 | 甘南宣传片
  •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孔彦荣:脱贫攻坚践行者 乡村蝶变“领头雁” 【百年风华 奋进甘肃·党员风采】孔彦荣:脱贫攻坚践行者 乡村蝶变“领头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天水市玉泉观大景区年底前对“两优”表
2   兰州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3   甘肃省百名知名专家大型义诊活动开启
4   2021-2022学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
5   泾河特大桥彭大高速四十里铺互通立交
6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呈现出五大特点
7   兰州市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证
8   兰洽会兰州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9   兰州市入围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城市中央财
10   邻里下午茶 快乐大家庭西固区多种模式
11   150路、151路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12   甘肃省大部晴或多云 气温又要“蹭蹭”
13   2021年铁路暑运启动兰州车站预计发送旅
14   甘肃农垦集团举行并购庄园牧场新闻发布
15   孙伟在第二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