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大象出走”:并非因栖息地遭破坏
连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受到广泛关注。亚洲象为何“北迁”?“北迁”有哪些影响?如何看待大象“北迁”?针对这些焦点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
记者:此次亚洲象如此远距离“北迁”,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陈飞: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都有长距离迁移的特性。因为迁移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河流栖息地,也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流动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目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及临沧。本次北迁亚洲象就来自于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为核心的亚洲象分布区。结合历史研究发现,该片区亚洲象一直有迁移扩散的习性,从1995年开始,5头亚洲象就向北扩散至普洱市思茅区一带;另有2群约32头迁移到思茅区的思茅港和六顺镇,在景洪和思茅之间来回活动;2005年又有13头向西扩散至澜沧县,如今在勐海县和澜沧县之间来回迁移;去年以来,一个家族自勐养南下进入勐仑,目前停留在版纳植物园附近。
亚洲象活动范围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不断扩大,但本次北迁的这群象迁移距离远了些,所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应该结合物种本身更加理性地看待。
野生动物进行长距离迁移取决于景观和环境条件的连通性。靠近林缘的农田地带为迁移的亚洲象提供了食物能量,是迁移的关键。本次15头亚洲象一路北上至昆明畅通无阻进行新栖息地的探索,也归因于沿途一些恢复起来的森林以及农田补给,当地政府和各部门一路为沿途居民和亚洲象“保驾护航”,为减少人象冲突提供了保障。
记者:亚洲象迁移是否因为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陈飞: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法定范围全部为国有林,当地管理部门一直以来严格按照保护区条例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并没有发生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的情况。
30年间,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亚洲象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自然会发生种群扩张、迁移。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原本就为不均匀分布,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片区中,只有勐养、勐腊、尚勇3个片区有固定象群分布。无论是保护区还是亚洲象栖息地,都是人类的主观意愿为野生动物设定的区域。但亚洲象是野生动物,它认为哪里有食物、适合生存,就会把哪里作为栖息地。
同时自2016年开始,云南省林业部门就开始规划亚洲象国家公园,为这一物种的长远保护科学规划。整体来说保护前景是积极乐观的,相关保护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
记者:大象为何频频走出森林来到农田?
陈飞:亚洲象是广食性物种,其食物种类多达上百种,其中包含很多农作物。亚洲象对于食物的选择有季节性变化,也常常进行季节性迁移。从古至今,亚洲象盗食农作物的现象就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食物匮乏季节,这点在亚洲象分布区的原住居民体会更深。
近年来,人们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亚洲象开始减小对人的恐惧,更加频繁走出保护区吃农作物,加上亚洲象数量增加,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不难理解,毕竟有能轻松获取的高能量食物,谁还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觅食呢?
记者:此次亚洲象迁移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飞:本次象群迁移的路途中,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人象安全。持续用无人机对象群实时跟踪,沿途有应急人员为象群设置包括香蕉、玉米、菠萝等食物的投食区,避免象群进入人口密集区,此外还设置防线和路线,引导象群进入人烟稀少的林区等。同时,相关部门对民众进行预警和疏散。截至目前人象平安,家中遭到象群毁坏的群众也将获得相应赔偿。
别看亚洲象外表敦厚老实,其实极具攻击性,奔跑速度也非常快,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沿途不围观、不猎奇,保持安全距离。希望亚洲象群在人类的帮助下,早日返回南方更适合栖息的区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 松)
相关新闻
- 2021-06-08大象神仙游: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2021-06-08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大象家族仙游记
- 2021-03-15执大象 天下往(和音)
- 2020-08-12世界大象日丨找到一条路,为我们心中“象”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