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双创”+“红旅”: 一堂精彩的红色筑梦大课

21-06-11 10:5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兰琴

  “双创”+“红旅”:

  一堂精彩的红色筑梦大课

  “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大学生创新创业扶贫”的“红旅”活动走入大众视野。

  从2017年的100多支团队、40余项落地协议,到2020年的20多万支团队、1.9万余项合作协议,“红旅”活动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内涵也不断丰富。5年间,300万学子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受洗礼、经风雨、长才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旅”全国启动仪式回归革命圣地井冈山,与上海、嘉兴、延安、深圳、雄安六地联动,串联起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奋斗的光辉历程,带给年轻人一堂精彩的红色筑梦大课。

  接触国情实际,感受乡土温度

  5年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进安徽小岗村、黑龙江大庆、宁夏闽宁等地,感受不畏艰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寻找坐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

  井冈山大学“百年好合”项目团队,利用所掌握的百合种植技术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在江西革命老区莲花县和井冈山等地因地制宜发展百合产业。项目负责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冯校介绍:“针对莲花县10.8万亩荒山,制定了‘山地百合种植’产业模式,目前发展有以卷丹百合和龙牙百合为主栽品种的山地百合1.2万亩,将荒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幸福之山。”截至去年,百合产业在莲花县共发展了3500亩,覆盖全县52个行政村、1568户,年产值超亿元;提供了就业岗位60000人次,帮助220户贫困户、748名贫困人员实现年均增收5208元,为当地如期脱贫摘帽作出贡献。

  学生们既受到了思想洗礼、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红旅”成为一堂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大课。

  走向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5年来,“红旅”活动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红旅”成为一堂最具成效的乡村振兴大课。

  乌蒙山片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当地村民缺乏资金和技术。2015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赵庆早带领一群90后大学生先后走访了乌蒙山区的会泽、罗平、富源等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依托乌蒙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互联网云端数据库下的智能化中药材种植,为人们提供优质、低价的好药材。以现代农业帮助农民返乡创业、就业。2018年起,团队为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投放5000余窝中华蜂。帮助贫困户代养3年,产值40%返给农户,开展养蜂培训教会农户后,将蜜蜂送给贫困户,每户增收6000元,总产值1.5亿元。

  通过建立国家-省-校三级活动机制,大赛广泛动员全国大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举行全国对接活动,主动联系城乡社区的科技、农业、文旅等部门,深入调研地方经济结构,征集当地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文化旅游规划等方面的需求,开展项目前期接洽、需求沟通,最终签订落地合作协议,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红旅”活动把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观和教学质量观。

  (本报记者 刘博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