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走向深空的“第一问” 探索航天强国之路
原标题:潮评 | 走向深空的“第一问” 探索航天强国之路
肉眼可见的夜空中,总有一颗星星,呈现出比周围星辰更加显著的红色,中国古人称之“荧荧如火”,因其行踪捉摸不定,又称之为“荧惑”,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火星”。如今,我们离这团耀眼的“荧惑”又近了一步。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项目“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深空”跨越,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索的重要一步,中国也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中国航天,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再次引发网友对航天事业、对浩渺宇宙的好奇与关注,不少网友留下了“厉害了我的国”“致敬中国航天人”等难掩自豪的评论,也有调皮的网友忍不住发出“火星能种菜吗”的追问。从屈原的《天问》,老舍的《猫城记》,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到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郝景芳的《流浪苍穹》,文学世界里的追问与探索,好奇与想象,从古至今,未曾停止,不断投下关于火星的光亮、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追逐。
当科幻作品中自由驰骋的想象力,遇上不断照进现实的航天梦,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后来者居上的印证。自1960年人类首次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以来,在“天问一号”之前共有16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大气层,但只有美国完成9次成功着陆并顺利开展探测工作,火星着陆之难、考验之多可想而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首次立项即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操作。从克服地火距离不稳定、火星恶劣环境等难题,到近火捕获制动、成功着陆,充分表明中国掌握了一系列复杂技术,走在了太空探索的最前沿,正式点燃中国人行星探测的火种。
从“地月系”到“行星际”,从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登月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天和号”发射成功,到成功着陆火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正逐渐变成现实。一串串令人骄傲的脚印下,是一棒接着一棒干的代际接力,是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辉煌成就,更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着陆时刻的“两个表情”让人们印象深刻,一个是总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心情流下的眼泪,一个是“90后”女调度鲍硕在任务结束后放下克制、露出的灿烂笑容。一老一少,形成了中国航天人才梯队建设的缩影,共同面向未来、面向未知,完成更具挑战的任务和续写更加辉煌的精彩。
火星是令人着迷的,宇宙深空更是令人无比向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跨越两千多年的天问,正通过中国航天人的努力找到答案,而天问一号才是中国人面向行星探测发出的“第一问”。仰望星空,凝视火星,凭借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最终将从更多的未知和天问中开辟一条属于中国航天强国的道路。(蓝炜/文)
相关新闻
- 2021-04-15潮评 | 用好组织处理措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 2021-04-15潮评 | 涵养“小家”好家风 支撑“大家”好风气
- 2020-12-17【地评线】渤海潮评论:把社区食堂这件民生实事办好
- 2020-12-14【地评线】潮评|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