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南水北调每滴水都折射出太阳光辉
渠首一滴水,家国万里情。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等情况。水,再次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一个重点。
南水北调是中华民族一大创举。南水北调工程创下世界“四最”,是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水利移民搬迁强度最大的调水工程。十几年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建成通水。运行以来,工程质量可靠,水质达标,34.5万移民安稳,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南水北调是综合国力撑起的生命线。截至去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6周年。工程运行安全高效,综合效益显著,累计调水超394亿立方米,南水成为沿线多个城市的主力水源,超过1.2亿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线工程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东线工程调水46亿立方米,惠及人口约5800万。南水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逐渐成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南水北调彰显民族协同力。在调水中线南端,“一江清水送京津”一度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仅淅川县,为修建丹江口水库,就出动10万民工,用扁担、筐子、小木船,运载黏土、砂石,把汉江截流,建起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在中线水源地,为了丹江口水库扩容,搬迁移民34.5万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南水北调是对大局意识的检验。仅中线工程,输水干渠全长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干渠沿线,人口密集,污染源分散。要保证清澈浪花下京津,护渠护水任务艰巨,需要千里干渠沿线群众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线干渠水道全程封闭,两侧划定了严格的水源保护区,阻断流程污染,以确保调水干渠成为清水走廊。在水渠管护上,严格落实分段责任制,形成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全覆盖的管护机制。
南水北调“调”出好生态。丹江口水库上游流域涉及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共计8市43县600多个乡镇。在上游流域,采矿冶炼、汽车电镀等众多排放不达标企业纷纷出清。北京市与丹江口水源区河南、湖北两省开展对口协作,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帮助5万多贫困人口脱贫。仅南阳20多个贫困村,北京市就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帮助发展食用菌、软籽石榴、菊花生产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核心水源区湖北十堰市,在生态修复方面投资15.6亿元,完成45个汉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约70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十堰森林面积2603万亩,覆盖率达73.29%,蓄积量达10130万立方米。水源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后劲。
万里水网、千秋大业。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及子孙。“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体现了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治理智慧。其价值已不限于经济和民生领域,在人文维度上的意义更为深远,再次为制度优势提供了例证。(张全林)
相关新闻
- 2021-05-15【地评线】桂声网评: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治水安澜润泽民生
- 2021-05-15【地评线】中安时评:以创新助传承,点亮党史中的鲜活记忆
- 2021-05-14【地评线】视评:14.1178亿人!摸清“家底”底气足
- 2021-05-14【地评线】天府网评:“沉浸式”课堂让党史学习更高效
精彩推荐
-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榆中高原夏菜:中国菜篮子里的纯净甘味
- 兰州:八旬老翁手书诗歌点赞快递小哥 凡人善于亦暖心
- 任振鹤在甘肃省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 用好金融政策 激发金融活力 盘活金融工具 为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提供更好金融保障
- 尹弘在甘肃省政协机关调研时强调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政协作为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巡视巡察等工作
- 全省组织系统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视频会在兰召开
- 尹弘在省政协机关调研时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广泛凝聚智慧力量,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政协作为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巡视巡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