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第一观察|水,为何在总书记心中分量这么重

21-05-14 09:15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红军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等情况。

  渠首一滴水,家国万里情。水,再次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一个重点。

  祖国江河最关情

  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南水北调工程在总书记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11月,总书记前往位于江苏扬州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叮嘱“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

  2020年11月14日拍摄的江都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胸怀祖国江河山川,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中,看水常是重要安排。

  不久前,在广西漓江,总书记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江河流日夜。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总书记心系长江,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看化工企业搬迁、非法码头整治、污染治理,了解航道治理、湿地修复、水文站水文监测工作等。5年间,总书记先后3次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从甘肃到河南,从山西到宁夏,从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不到1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黄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在安徽看淮河治理情况,在吉林考察查干湖南湖生态保护情况,在云南昆明看高原明珠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山水林田湖草,在这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中,水是最灵动、最活跃的元素,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水,在总书记心中分量很重。

  “天一生水”。总书记看的是水,更是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活水源头。

  “硬道理”与“硬约束”辩证统一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闽宁合作对口扶贫的故事。

  喊水、水花、水旺……剧中人物的名字,饱含着对水的渴望。就像宁夏西海固一样,我国很多地方,缺水不仅和贫困问题紧紧捆绑在一起,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有了水,才有希望;有了水,就激活了城乡。

  “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南水北调,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在尊重自然的同时,打通流域、跨越区域,这是依托祖国自然地理而下的一盘大棋,也是确保南北方均衡发展的战略大举措。

  从丹江口水库一路欢歌,一泓清水注入北京密云水库。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不仅意味着京城百姓十杯水中有七杯是南水,更意味着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串通”。

  2019年11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中国版图上,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是扭转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可以说是“万里水网、千秋大业”。

  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水依然是生产发展的硬约束。以黄河为例,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在京津所在的海河流域,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流域水资源严重超载,华北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漏斗区”。

  发展是硬道理,水则是硬约束。

  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高质量发展,水是“倒逼机制”一大关键。必须更加科学地利用每一滴水,让每滴水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产出更大的效益,绝不允许出现“大调水、大浪费、大污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重塑人水关系

  “上善若水”。中国人说起水,似乎有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百年来,人们总是逐水而居。在传统文化中,讲遇水则发、以水为财。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在和水旱灾害作斗争。一些大江大河水患多发。治海、治淮、治黄……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变为现实。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治污、抗旱又成为治水的新课题。

  用清水、排污水、抗洪水……人和水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发展水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1年4月23日拍摄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一带景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如何变水患为水利,使之真正“善利万物而不争”,总书记念兹在兹。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举例——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在我国古代曾经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

  重塑人水关系,就是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主笔:高敬、王立彬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车玉明、张晓松、邹伟、王绚

  视觉 | 编辑:张爱芳、姜潇、杨文荣、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70后剪纸艺人杨树珍:一双巧手“雕刻”红色记忆 70后剪纸艺人杨树珍:一双巧手“雕刻”红色记忆
  • 兰州银滩路街道:打造“党建+场景”基层治理新模式 兰州银滩路街道:打造“党建+场景”基层治理新模式
  • 兰州兰石大道等7条市政道路已试通车 预计7月初正式通车 兰州兰石大道等7条市政道路已试通车 预计7月初正式通车
  •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落幕 兰大斩获两个一等奖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落幕 兰大斩获两个一等奖
  • 再见!兰州市动物园 再见!兰州市动物园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共甘肃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安排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共甘肃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安排
  •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下沉陇南市开展调研督导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下沉陇南市开展调研督导
  • 尹弘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上强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认真依法履行职责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尹弘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上强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认真依法履行职责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六强化”打造网络安全宣传新格
2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3   甘肃新增万名大学生“下乡”就业 壮大
4   甘肃定西为群众提供快捷急救医疗服务—
5   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食品
6   武警甘肃总队陇南支队紧贴实战开展野外
7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酒
8   庆阳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显微镜等医疗设
9   甘肃东乡:“农光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10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物资采
11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高速发药机等设备政府
12   【文物图鉴】无声有言 “简”述历史
13   70后剪纸艺人杨树珍:一双巧手“雕刻”
14   逾70年党龄老人李自汝:一心向党不忘来
15   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坚持“免试入学,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