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5月9日,在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旨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论坛现场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
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指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防灾减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中国面临的各类灾害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要扎实树立预防为主理念,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建设,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传播渠道,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切实提高综合抗灾能力,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优势,善于依靠科技力量、积极推进相关立法、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要积极开展减灾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减灾理念与实践,加强同国际减灾机构的密切交流,分享和传播中国防灾减灾经验,展现中国开放合作的大国姿态。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践成效及积累的宝贵经验,他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国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保证。他建议,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要“积极推动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性,共同参与全球灾害风险防范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减灾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国际减灾经验案例的收集和分析,推动国际减灾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在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中积极发声,介绍中国防灾减灾的经验,为全球防灾减灾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致开幕辞时表示,灾害频发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对全球灾害治理提出很高要求。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她指出,高等学校是教育对外开放和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认真发挥好加强国际交流交往,增进文明互鉴互信等方面的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出高等教育的新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美国雪城大学公共传播学院教授帕梅拉·休梅克作主旨演讲时,重点介绍了面对各类灾害,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如何更加有效地互动,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政府部门如何应对灾害期间不确定性带来的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
“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分论坛
分论坛上,与会中外嘉宾分别围绕“危机应对与国际合作”“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风险沟通与舆论共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期间,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以及中国平安集团分别在所在地方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防范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应对基本技能,并与主会场进行了连线互动。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国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论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 2021-05-11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毛泽东从未与他谋面 却称他为“现代中国的圣人”
- 2021-05-11百年党史天天读
- 2021-05-10建设品牌强国,习近平这样要求
- 2021-05-10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